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71.
目的:研究新型抗抑郁药沃替西汀对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造模组进行造模,采用糖水偏爱试验考察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造模结束后将CUMS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沃替西汀组。采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考察沃替西汀对抑郁小鼠的抗抑郁作用。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AMP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CREB(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沃替西汀显著缩短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试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而对其在旷场试验中的自主活动行为没有影响(P>0.05),表明沃替西汀可改善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ELISA结果显示沃替西汀能显著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AMP的含量(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沃替西汀可以促进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沃替西汀产生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72.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在早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早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切除75例,根治术4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局部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年生存率85.3%;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5年生存率90.5%。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切除组明显低于根治组(P〈0.05)。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方法简单可靠,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严格选择合适病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3.
混合式教学通过充分融合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体验。研究者在重庆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147人的大班教学中,开展了这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学情分析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其次通过学习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然后在线下课堂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最后通过结课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评估混合式教学效果。回收的142份有效问卷统计表明,123名学生(86.6%)认可混合式教学效果,133名学生(93.7%)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79名学生(55.6%)能在少于课堂面授所需学时内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期末考试表明,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平均分较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提高3.5分。因此,在大班授课的《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74.
<正>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损害,逐渐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等多种复杂表现,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腹水,5年病死率高达44%~85%[1]。因此,腹水的防治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年余,在肝病诊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常教授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面以“水气理论”为指导思想,健脾、宣肺、固肾为治疗靶点,从而体现了“三焦为水道”的水气运行观。本文旨在介绍常占杰教授基于水气理论诊治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75.
<正>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五、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40年余,学验俱丰,对黄疸病从湿、瘀、虚等方面分三期诊治[1]。虚损病机方面,既有脾气虚损、肝脾失调,又有脾阴不足及肝肾亏虚,常教授在临床中积累了从阴虚诊治的黄疸病例,疗效较为满意。笔者收集整理基于阴虚诊治的黄疸病案例,总结常教授诊治阴虚型黄疸病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76.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联合健脾益肾方对艾滋病患者无症状期中医症候积分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HAART治疗,治疗组予HAART联合健脾益肾方中药内服治疗,疗程12个月。纳入患者在疗程开始前、疗程结束后进行中医症候总积分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测定,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增加(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增加(P<0.01)。同时治疗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100.0%(30/30)]高于对照组[46.7%(14/30),χ2=25.577,P=0.000]。结论HAART联合健脾益肾方中药治疗可改善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对艾滋病无症状期的维持或许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77.
<正>癌因性疲乏是由癌症或者癌症治疗引起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休息或睡眠后不能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行为能力及精神状态[1]。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病程中,疲乏是常见的并发症[2]。癌因性疲乏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3],中医药在治疗诸虚劳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五、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4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现介绍常教授对癌因性疲乏的诊治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7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补充各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白癜风的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将黄芩活性成分和白癜风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白癜风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使用PyMol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得到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等3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3 868个潜在靶点,白癜风相关靶点1 349个,黄芩-白癜风的交集靶点113个;PPI网络分析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雌激素受体(ESR1)共8个核心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芩治疗白癜风主要涉及胰腺癌、内分泌抵抗、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乙型肝炎、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7个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黄芩可能通过调控内分泌、神经、细胞衰老和凋亡以及炎症等方面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为后续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9.
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及陕西省第四、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常占杰教授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虚、湿、痰、瘀、毒”,基于五行转化理论,提出了“清、养、柔、滋、消”治肝五法,结合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创立了“清木丹、养木丹、柔木丹、滋木丹、消木丹”五方。目前,治肝五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推广应用,疗效满意,同时治肝五法在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及科研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效显著。在学术思想传承方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常占杰传承工作室遵循传统的师带徒带教方式,学习老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并且通过理论探讨与临床传承相结合、数据挖掘与名老中医访谈相结合、临床病案整理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整理挖掘常占杰教授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80.
<正>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第五、第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诊治肝胆病40余年,在慢性肝病的诊治中善用刘寄奴,灵活配伍,临床疗效显著。刘寄奴又称为六月雪、金寄奴、乌藤菜,始载于《新修本草》,入心、肝、脾经,性温而善行走,通行上下经络,具有散瘀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之功[1]。《本草经疏》记载:“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