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花黄精多糖(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Polysaccharides, PCP)及PCP-1对氯霉素所致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黄精粗多糖,除蛋白脱色素后,得到PCP。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和HW-55F凝胶柱先后对PCP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纯化的PCP-1。以受精后2 d(2 dpf)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采用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处理,通过比较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的数目,确定氯霉素的最优造模剂量,建立斑马鱼免疫抑制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CP和PCP-1孵育24 h后,拍照统计斑马鱼泄殖腔至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观察PCP和PCP-1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PCP-1为均一多糖,分子量为3 350 Da。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氯霉素组的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与氯霉素组比较,在实验剂量范围内,PCP和PCP-1均可以增加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目(P<0.01),且量效关系明显。结论:PCP和PCP-1均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活性及改善免疫损伤的作...  相似文献   
32.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病原因颇多。通常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种子和土壤的相互作用,肝细胞癌中作为种子的肝肿瘤细胞受到土壤(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刺激,最终形成肝细胞癌。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肝肿瘤细胞内的介质如微泡(microvesicle,MV)参与细胞间信息与物质的传递,促进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推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本文综述了微泡与肿瘤微环境的密切关系,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1 病例报告男 ,2 3岁。因发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 2 d余 ,昏迷 1d入院。查体 :t38.3℃ ,BP90 /6 0 mm Hg,浅昏迷状 ,全身皮肤未见淤点淤斑。颈项强直 ,双肺呼吸音增粗 ,少许湿鸣。心 (-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克布氏征阳性。血常规 :WBC34.1×10 9/L ,N0 .70。痰培养 :肺炎球菌生长。脑脊液培养 :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生长 ,对青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入院经吸氧、脱水对症治疗。用青霉素 16 0 0万 u/d,氯霉素 2 g/d,静滴。治疗 37d,病情好转 ,患者无自觉症状 ,复查脑脊液已正常而痊愈出院。2 讨论…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以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为建立无动物成分污染的人胚胎生殖细胞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将LI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LIF转染到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表达LIF的阳性细胞.将原始生殖细胞(PGCs)种植到转染后细胞制备而成的饲养层上,在不添加外源性LIF的条件下培养,并对PGCs来源的细胞集落进行鉴定.结果 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鉴定证实,转染pcDNA3.1( )-LIF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LIF基因.在转染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的PGCs可形成典型的鸟巢状集落,经检测集落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强阳性,表达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SEA-1、SSEA-4、TRA-1-60、TRA-1-81,及未分化标志Oct-4.结论 用转染LIF基因后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能支持PGCs来源人胚胎生殖细胞的生长,维持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36.
崔建国  宗国宾  孙长星  刘永刚 《安徽医药》2020,41(10):1233-1235
目的 分析肺大泡切除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香河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胸膜固定模式将其分为机械组(43例)与化学组(43例),机械组应用胸膜剥脱术进行胸膜固定,化学组应用红霉素法进行胸膜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机械组的镇痛剂用量、胸管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组的VAS评分低于化学组,且SF-36评分高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红霉素法相比,胸膜剥脱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体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次诊断癫痫后V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瘦素水平。另选择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3、6个月BMI及血清瘦素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增加癫痫患儿体重,其机制可能与显著上调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体重、血清瘦素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首次诊断癫痫后V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试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测定患儿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瘦素、NPY水平。另选择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MI指数分别为(18.4±1.05)kg/m2、(19.4±1.01)kg/m2和(21.3±1.04)kg/m2,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3个、6个月血清瘦素分别为(4.59±0.37)ng/ml、(5.94±0.29)ng/ml和(7.32±0.21)ng/ml,NPY分别为(132.21±13.47)pg/ml、(150.29±17.34)pg/ml和(172.28±20.76)pg/ml,两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能够使癫痫患儿的瘦素、NPY水平升高,导致患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依达拉奉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和大剂量二组,每组各42例.小剂量组给予6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大剂量组给予12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78.6%)与大剂量组(71.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大剂量组(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剂量依达拉奉与大剂量依达拉奉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但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和28d取材;利用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一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VEGF和Flk-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d和14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术后7d,14d和2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