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病原因颇多。通常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种子和土壤的相互作用,肝细胞癌中作为种子的肝肿瘤细胞受到土壤(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刺激,最终形成肝细胞癌。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肝肿瘤细胞内的介质如微泡(microvesicle,MV)参与细胞间信息与物质的传递,促进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推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本文综述了微泡与肿瘤微环境的密切关系,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多花黄精多糖(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Polysaccharides, PCP)及PCP-1对氯霉素所致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黄精粗多糖,除蛋白脱色素后,得到PCP。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和HW-55F凝胶柱先后对PCP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纯化的PCP-1。以受精后2 d(2 dpf)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采用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处理,通过比较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的数目,确定氯霉素的最优造模剂量,建立斑马鱼免疫抑制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CP和PCP-1孵育24 h后,拍照统计斑马鱼泄殖腔至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观察PCP和PCP-1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PCP-1为均一多糖,分子量为3 350 Da。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氯霉素组的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与氯霉素组比较,在实验剂量范围内,PCP和PCP-1均可以增加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目(P<0.01),且量效关系明显。结论:PCP和PCP-1均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活性及改善免疫损伤的作...  相似文献   
23.
<正>1 病例介绍患者,女,13岁,学生,主因腹痛、消瘦6个月于2019-09-27入院。既往体健。6个月前出现腹痛,为脐周刺痛,伴反酸、恶心、呕吐、无发热、腹胀,体质量进行性下降,月经失调,精神上情绪低落,淡漠易哭,体型消瘦。血常规红细胞3.5×109/L,血红蛋白98 g/L,余检查项目未见异常。查胃镜示食管炎、慢性胃炎,全消化道造影示肠道蠕动浅、少,胃排空延迟。体检:T35.5℃,P108次/min, R16次/min,  相似文献   
24.
1 病例报告男 ,2 3岁。因发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 2 d余 ,昏迷 1d入院。查体 :t38.3℃ ,BP90 /6 0 mm Hg,浅昏迷状 ,全身皮肤未见淤点淤斑。颈项强直 ,双肺呼吸音增粗 ,少许湿鸣。心 (-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克布氏征阳性。血常规 :WBC34.1×10 9/L ,N0 .70。痰培养 :肺炎球菌生长。脑脊液培养 :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生长 ,对青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入院经吸氧、脱水对症治疗。用青霉素 16 0 0万 u/d,氯霉素 2 g/d,静滴。治疗 37d,病情好转 ,患者无自觉症状 ,复查脑脊液已正常而痊愈出院。2 讨论…  相似文献   
25.
HPLC法测定仙灵骨葆分散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仙灵骨葆分散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xtent C18(250mm×4.6mm,5μm)柱,以乙腈-0.1%乙酸溶液(28∶7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在270nm波长处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在0.368~1.8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5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仙灵骨葆分散片中的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6.
27.
崔建国  宗国宾  孙长星  刘永刚 《安徽医药》2020,41(10):1233-1235
目的 分析肺大泡切除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香河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胸膜固定模式将其分为机械组(43例)与化学组(43例),机械组应用胸膜剥脱术进行胸膜固定,化学组应用红霉素法进行胸膜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机械组的镇痛剂用量、胸管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组的VAS评分低于化学组,且SF-36评分高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红霉素法相比,胸膜剥脱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同时测定秀丽隐杆线虫体内26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同时分析线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体内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 以65%~68% HNO3作为消解液,采用湿法消解处理线虫,利用ICP-MS同时测定线虫中26种元素Al、As、B、Ba、Bi、Ca、Cd、Co、Cr、Cu、Fe、Ga、In、K、Mg、Mn、Mo、Na、Ni、Pb、Sc、Se、Te、V、Zn、Zr。将线虫同步化后获得的卵均匀分成5组,分别培养至L1期、L2期、L3期、L4期以及Adult期,应用建立的ICP-MS法测定26种元素含量。结果 26种元素在0~50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3;仪器检出限为0.000 1~0.090 3 μg·L-1;仪器精密度(RSD)为0.4%~1.8%;重复性(RSD)为0.0%~2.5%;稳定性(RSD)为0.8%~4.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18.5%,RSD为0.2%~1.5%。L4期线虫中总体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L2期,L1期线虫中总体元素含量最低。结论 通过ICP-MS测定了线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快捷灵敏、简便高效,适用于对线虫中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单一元素或多种元素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潜在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棉子糖抗衰老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棉子糖(150、200、250μmol·L-1)加到大肠杆菌中孵育秀丽隐杆线虫后,显微镜下观察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头尾摆动频率、体长,观察热应激刺激下线虫的存活时间;通过脂褐素荧光强度检测评价棉子糖对线虫抗衰老能力的影响;采用DAF-16核定位测定和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表达测定研究其抗衰老的相关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棉子糖3个浓度均使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加快(P<0.001);200μmol·L-1棉子糖使线虫头尾摆动频率加快(P<0.01);体长测试结果显示棉子糖3个浓度均对线虫生长发育无毒害作用。热应激测试中,与对照组比较,棉子糖3个浓度均显著延长线虫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脂褐素测试中,与对照组比较,棉子糖3个浓度均使线虫体内脂褐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DAF-16核定位测定中,棉子糖3个浓度均促进DAF-16蛋白入核表达。SOD-3表达测定中,与对照组比较,棉子糖250μmol·L-1浓度组的SO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DAF-16核定位测定一并说明棉子糖抗衰老活性依赖ⅡS分子信号通路。结论 棉子糖能够促进线虫的活动能力,对其生长发育无毒害性,并能延缓线虫的衰老速度,促进DAF-16蛋白入核表达,提高SOD-3蛋白表达水平,其抗衰老机制依赖ⅡS分子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