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的营养障碍性脊髓变性.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脊髓的病变,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我们回顾性分析6例SCD患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82.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恶性肿瘤通过远隔效应引起的一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一部分PNS出现在发现肿瘤之前,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是唯一的首发症状[1],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83.
刘松岩  战心  徐辉  李连茂 《中国药房》2011,(20):1899-190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方法:观察我院3657例按0.2~0.4mL·kg-1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57例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18%,其中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1例、非过敏反应2例,未见重度过敏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钆喷酸葡胺作为静脉注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也应引起重视,细心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4.
比较抗血小板制剂第斯格瑞(trifusal)和阿斯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预防心血管事件上的药物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比分析单独应用DF-521、低分子肝素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DF-521组、低分子肝素(法安明)组、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发作终止时间、短期内(15d)控制情况、追踪1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再发情况、治疗前后出凝血常规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可迅速控制TIA发作,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1年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TIA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组相比脑梗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3种方法均能安全、有效控制一部分TIA发作,各组仍有部分病例发展为脑梗死.联合治疗组速控疗效较佳,且远期疗效略好.DF-521组较安全.  相似文献   
86.
尼群地平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尼群地子(Nit)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舒缩功能、心肌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发生4周时大鼠心室舒张功能发生改变,8周时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均明显受累。Nit处理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舒缩功能。糖尿病大鼠心肌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接受Nit处理后可明显恢复以上酶的活性。提示Nit处理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有一定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7.
认知功能是大脑高级皮质功能的重要内容,痴呆早期的重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损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并与认知功能减退及痴呆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尤其对 VCI 各认知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伴有高血压的 VCI 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监测并结合认知功能评估,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背景: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4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鼠龄三四个月,体质量(220±50)g。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给药组(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神经节甘脂GM-1),24只/组。其中又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每组分别分为3个时相点,即3h、6h和24h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方法:①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②应用二苯胺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后3h、6h、24h脑组织DNA裂解率变化,取大脑皮质100mg加0.9mL裂解液制成10%匀浆,加入离心管中,反复冻融,收集上清和沉淀,DNA裂解率=上清吸收值/(上清吸收值 沉淀吸收值)。③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δ表达,以及神经节苷脂给药后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皮质DNA裂解率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δ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盐水对照组再灌注6h时死亡1只,麻醉过量死亡,再灌注24h时死亡2只,分别予以补充。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DNA裂解率变化明显增加,24h达高峰,蛋白激酶Cδ表达于再灌注6h达高峰,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神经节苷脂组相应时间点的DNA裂解率及蛋白激酶Cδ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减少蛋白激酶Cδ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谈CHKD信息资源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松岩  李友仁 《医学信息》2001,14(8):486-487
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着医院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几年来 ,医院在办公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诊疗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水平。但是 ,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还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 ,医院是以人为本、专业技术性很强、高科技开发与应用密集、知识与技术创新步伐很快的服务行业 ,如果不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医院就难以创新与发展。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出版的“CNKI医药卫生期刊全文数据库” (现已改造为“中国…  相似文献   
90.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松岩 《医学信息》2001,14(3):181-183
基因治疗即通过转移并使某些特定基因有效表达 ,以减轻某一疾病的基础结果 ,它包括各种技术用于一个共同的目的〔1〕 ,这些都需要利用分子技术 ,以使转移的基因能高效、长期及定位地表达。同时 ,还要确定候选基因在实验模型系统中的潜在治疗价值。虽然基因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将是革命性的 ,但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靶位实际应用的例子〔2〕。基因治疗要成为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规治疗形式 ,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当前首要的是解决基因传送方法 ,而这离不开多种相应技术的协同开发 ,并需要在人体疾病的相应模型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