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衡氨基酸的营养支持在改善荷瘤宿主营养状况的同时,亦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去苯丙氨酸及去酪氨酸等不平衡氨基酸,均有利于抑制肿瘤生长。然而,不平衡氨基酸的临床应用,尚有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待解决,其中突出的是必需氨基酸缺乏对宿主物质代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右旋氨基酸的应用可能为研制适用于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氨基酸制剂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炎症指标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3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前炎症指标资料及术后3年随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复发的截距值并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分组后比较组间差异,并进行组间生存分析。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到NLR预测复发的最佳截距值2.88,PLR的最佳截距值138.09,MLR的最佳截距值是0.48。据此,分别将纳入患者分为高/低NLR组、高/低PLR组和高/低MLR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NLR、PLR和MLR是肝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FP、NLR和PLR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亚组间差异均衡(P>0.05)。匹配后组间生存分析显示,高NLR组3年复发率22.8%,低NLR组3年复发率10.4%(P<0.05);高PLR组3年复发率32.3%,低PLR组3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术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内镜、血管造影、增强CT扫描及核素扫描均不能明确下消化道出血部位及原因、由于反复出血或出血凶猛而采用剖腹探查诊治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血管发育不良或畸形(5例),其次,小肠憩室2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3例原因不明。最终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右半结肠切除(7例),其他有病变小肠段切除3例及结肠次全切除1例。死亡率27.3%,再出血率18.2%。结论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及治疗,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几种不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荷Walker-256癌肉瘤SD大鼠,空肠喂饲营养制剂10天,根据所喂饲制剂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组)B组(增量精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去甲硫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D组(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增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以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肿瘤重量,肿瘤重量/尸重,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以及DNA倍性作为观察肿瘤生长速度的指标。结果:上述各指标值显示:B、C、D组与A组相比,除DNA倍性外,其余各指标值均非常显著降低,但B、C、D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E组与B、C、D组相比较,所有指标值均显著降低。结认:平衡氨基酸促进肿瘤生长;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去缬氨酸三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有不同等抑制作用;增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去缬氨氨酸复合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S-腺苷蛋氨酸(SAM)的产生是由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催化蛋氨酸与ATP形成的。在哺乳动物组织中,MAT基因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同工酶:分别由MAT1A基因和MAT2A编码。MAT1A仅仅在成人的肝组织中表达,具有肝脏特异性,其主要功能是促进SAM合成。MAT2A在所有非肝组织中均存在表达,其主要功能是抑制SAM合成。在肝癌组织中,MAT表达由MAT1A转变成MAT2A,这种转变在肝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为肝癌细胞生长提供有利条件。MAT2A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的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液逆行胰胆管插管注射造成大鼠AEP和ANP两种模型。6 h后检测相关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肺组织MIF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生化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行肺、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分。结果:正常对照大鼠肺组织中MIF mRNA和NF-κB呈低表达。AP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NF-κB、MPO活性和病理学评分也显著增高,且在ANP组增高尤为明显;两个模型组间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IF mR-NA的表达与NF-κB的活性密切相关。组织学评分显示,随着胰腺损伤的加重,肺损伤也加重。结论:MIF参与了AP肺损伤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肉瘤(PHS)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结合1例PH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PH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鉴于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原发性肝恶性间质肿瘤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只能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结论遇到肝脏占位性病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更深入的思考,并且新的PHS诊断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间8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等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胰瘘的1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胰体尾切除术的83例病人中,术后并发胰瘘19例,发生率为22.9%,1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有效率为84.2%,2例病人行放射治疗后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1.2%。单纯缝扎和切割闭合器处理胰腺断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6%和23.9%。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术中正确处理胰腺断端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胰瘘的治疗在于通畅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并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1岁,因“左上腹疼痛不适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右位心脏,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胸部正位片提示:心脏、腹部脏器反位(图1)。上腹部MRI示:腹腔脏器反位,肝内外胆管扩张,肝门部胆囊窝区肿瘤性占位;多脾综合征。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右位心),心率80次/分;ST-T 改变。肝功能提示:ALT 50 U/L,AST 57 U/L, GGT 134 U/L,ALP 157 U/L,余无异常。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8.9 s。AFP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临床体检、检验辅助检查提示患者存在全内脏器官异位,即所谓的“镜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