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研究咖啡酸锗对荷瘤U14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U14宫颈癌的抑制率;用MG-P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MTT法评价咖啡酸锗体外抑制U14肿瘤细胞活性。结果: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对宫颈癌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8.50%、47.17%和64.04%(P<0.01)。MG-P染色及电镜观察可见,咖啡酸锗治疗组出现较多的凋亡细胞(P<0.05),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咖啡酸锗能诱导U14肿瘤细胞凋亡,在G0-G1前出现1个明显的凋亡峰,细胞被阻滞在S期。咖啡酸锗处理后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咖啡酸锗对体外培养的U14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48 h的IC50值为48.57 mg/L。结论:咖啡酸锗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小鼠U14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咖啡酸锗上调U14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探讨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阳黄证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茵栀黄颗粒组及栀子柏皮汤组、栀子黄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柏甘草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SOD活性(P0.05,P0.01)。各拆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含量均高于栀子柏皮汤,其中缺栀子的黄柏甘草组、黄柏组以及甘草组与栀子柏皮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肝损伤。结论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拆方结果显示全方疗效优于其他拆方组,初步阐明了栀子柏皮汤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经会阴超声测量第一产程进展参数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住院分娩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第一产程中动态监测超声参数指标:产程进展角度(AOP)、胎头耻骨联合距离(HSD)、胎头会阴距离(HPD)、胎儿颅骨与耻骨下线垂直距离(PD)。根据是否自然分娩分为剖宫产组(n=23)与自然分娩组(n=97),记录两组的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会阴超声测量第一产程进展参数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剖宫产组AOP、PD低于自然分娩组,HSD、HPD高于自然分娩组(P <0.05);ROC曲线显示,AOP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值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0%、93.51%,HSD、HPD、PD分别为0.884、0.893、0.889(P <0.05);以ROC曲线分析中的临界值为截点进行分组,结果显示:AOP>131.36°、HSD≤1.73 cm、HPD≤4.74 cm以及PD>3.78 cm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更低(P <0.05),A...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技术曝光时间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建立最优拍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CESM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73例(其中良性27例,恶性46例),以曝光时间不同随机分成4组,以病理结果为因变量,乳腺肿块的影像及临床特征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组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变量均能进入组1、组3、组4回归模型(P<0.05),病灶面积变量仅能进入组1回归模型(P<0.05)。无独立变量进入组2回归模型(P>0.05)。组3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及敏感度最高(准确率=0.809,敏感度=0.778,P<0.05),组1的特异度最高(特异度=0.722,P<0.05)。结论 进行CESM检查时,采取组1和组3联合拍摄的方案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最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护理服务技术和服务质量,打造自己的护理服务品牌,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方法:①引入现代营销理论,确立细分市场观念;②与患者结盟;③实施感动服务,满足患者隐含需求;④拜患者为师;⑤重视抱怨的价值。结论:个性化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个性化服务要实现服务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是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两地不同时期支架术应用的差异 ,同时比较直接支架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选择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0 0例和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7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 ,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率和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 ,观察手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结果 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有增加趋势 ( 71%对 91% ) ,随着技术的熟练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应用直接支架术明显增加 ( 5 %对 2 0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降低手术早期的危险性 ,选择得当的病例施行直接支架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活菌阳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复活菌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化疗方案分别采取3DRZEV/6DREV和3DRZE/6DRE。结果:治疗组在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确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用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的时机、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5例发生宫缩乏力导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1~7 h内采用B-Lynch缝合术止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Lynch缝合术的选择时机、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3例避免子宫切除,2例子宫切除;随访13例产妇,2例于3年后再次怀孕,足月分娩,9例正常月经来潮后避孕中,2例在哺乳期,无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简单易行,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中药复宫宁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及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复宫宁治疗EMT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复制EMT大鼠模型,将EMT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治疗组、复宫宁治疗1组和复宫宁治疗2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各给药组及模型组异位病灶体积大小,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给药组及模型组异位内膜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宫宁治疗组中,异位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1),病灶生长明显受抑制。异位内膜腺上皮层明显变薄,腺体减少;细胞呈矮柱状甚至扁平状排列松散,并见较多凋亡现象和间质纤维化,而在位内膜未见明显改变。超微结构可见复宫宁组与达那唑组胞体收缩,失去微绒毛,胞浆浓缩,核染色质密度增高并凝聚于核膜周边,核仁裂解;细胞膜内陷和凋亡小体形成;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变低及空泡变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异位内膜Bcl-2蛋白表达增强;复宫宁组异位内膜细胞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复宫宁对大鼠EM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复宫宁通过激活细胞中的caspase及降低Bcl-2蛋白在EMT中的高表达,诱导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