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1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CEUS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采用CEUS观察70只成功感染HAE的大鼠在接种后不同时期(9、28、50周)的血流灌注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接种9周时55个(55/70,78.57%)病灶表现为高回声,15个(15/70,21.43%)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回声,病理表现为乳白色单/多囊泡样结构。随接种时间的延长(28、50周),病灶最大径逐渐增大,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及钙化灶逐渐增多,部分病灶可出现液化坏死。镜下病灶周边纤维组织逐渐增厚,周边见微血管聚集区。接种9周时CEUS显示病灶呈环状强化及分隔样强化,28周及50周时呈环状强化或伴细线样强化及无强化。CEUS后病灶边缘增强带最大宽度与病灶最大径比值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P=0.02)。结论接种后不同时期大鼠HAE病灶的超声征象渐趋复杂,坏死区及钙化灶增加,CEUS可显示不同时期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0例疑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集双下肢动脉CTA,之后以常规混合迭代算法重建获得常规重建图像(A组),以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而获得CE-Boost图(B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3,4)]高于A组[3(2,3),Z=-4.880,P<0.001]。B组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SNR及CNR均高于A组(P均<0.001),图像噪声均低于A组(P均<0.001)。结论 采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可提高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氟砷联合中毒患者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的改变.方法用氯胺T法测定尿羟脯氨酸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法测定尿砷含量;用Baird PS-4型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尿中钾、钠、钙、磷、镁、锌含量;用美国BECKMAN公司LX 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钙、磷、镁、锌、铁含量.结果各组之间尿氟、砷、HOP/Cr、钠、钾和血清钙、镁含量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氟中毒和氟砷联合中毒所致人体的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紊乱在脱离高氟高砷暴露20年后不能完全纠正,氟砷联合中毒患者体内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紊乱的恢复比单纯氟中毒患者更缓慢.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斑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MSCT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结果 79例中,CT定位正确66例(83.54%),其中定位食管2例,胃44例,小肠11例,结直肠7例,胃肠道外2例;CT确诊58例(73.4%),其中食管1例,胃41例,小肠9例,结直肠6例,胃肠道外1例;误诊主要疾病是平滑肌瘤、胃/肠癌、胃/肠淋巴瘤、纤维瘤等.10例(12.66%)伴发其他肿瘤,其中6例伴发其他肿瘤的间质瘤和1例间质瘤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漏诊.结论 对肿块与胃肠道关系的错误判断和对间质瘤伴发肿瘤的认识不足是误、漏诊的主要原因;多方位观察、充分充盈胃肠道的薄层增强CT扫描可准确评判肿块与肠管的关系及其供血血管的来源;充分认识间质瘤伴发其他肿瘤的特点,有助于提高CT对GIS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肺门大血管的MSCT征象.方法 收集101例经病理、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资料,此前均行MSCT增强扫描,结合常规增强横断面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中央型肺癌侵犯邻近血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有以下3种征象:"手握球征"、"枯树征"、"残根征".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侵犯肺动脉CT征象不同,"手握球征"多见于鳞癌(占88.89%),"枯树征"多见于小细胞肺癌(占85.7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侵犯肺静脉CT征象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在右侧的中央型肺癌中上腔静脉受侵多见于小细胞肺癌(占71.43%)且CT征象均为管腔狭窄或包埋截断.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客观地判断中心型肺癌侵犯血管的影像特征,从而可以为临床制订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计算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与积分,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07-02-2009-06于本院就诊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的881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按民族分为2组,汉族组678例,维吾尔族组203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状况并计算积分,经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 ①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在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上,均以左前降支多发,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二者钙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维吾尔族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高(P<0.05).②维吾尔族组总体钙化积分与汉族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较,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及总钙化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的钙化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冠状动脉钙化分布与积分均有差异,维吾尔族多支病变相对多,中年组钙化积分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行CCTA检查,每组20例.A组使用含碘350 mg/ml对比剂进行120kV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B、C组分别使用含碘350和270 mg/ml对比剂进行宝石CT能谱成像扫描,并通过调节不同keV水平分别分为5个亚组(60、65、70、75、80 keV),分别记为B1~B5、C1~C5组.测量主动脉窦部(AS)、左主干(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心包脂肪的CT值及主动脉窦部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组与B组客观评价指标,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选择最佳ke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与C组最佳keV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使用相同浓度对比剂(含碘350 mg/ml)时,B1~B5组CNR分别为21.2±3.4、21.5±4.0、21.5±4.0、21.8±4.2、20.7±3.5,较A组(16.6±3.8)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1~ B4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各目标血管CT值为(393.6±45.1)、(384.8±56.0)、(375.6±37.7)、(366.4±70.8)、(369.1±66.8)HU,噪声为(31.1±9.9)HU,B2组各目标血管CT值[(481.4±43.2)、(466.7±69.3)、(434.1±48.8)、(436.3±42.5)、(427.4±48.6) HU)]较A组增高(P值均<0.01),且噪声[(28.2±7.3)HU]较A组减低(P<0.01);即65 keV为最佳keV.C2组(270 mg/ml对比剂GSI扫描65 keV)目标血管CT值[(396.3±76.3)、(390.4±74.4)、(359.5±83.1)、(358.3±67.7)、(365.4±68.2) HU)]及图像噪声[(29.1±5.6)HU]、信噪比(14.6±4.2)、对比噪声比(18.4±4.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9~1.40,P值均>0.05).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65 keV水平图像结合含碘270 mg/ml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在降低患者碘摄入量时,仍可获得与常规120 kVp前门控扫描相当的客观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