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 r=0.4561,P=0.0219;r=0.4393,P=0.0280; r=0.5516,P=0.0043).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2.
肝细胞移植已初步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目前认为,肝细胞移植在治疗终末期肝病和代谢性肝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肝细胞移植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尽管面临肝细胞来源缺乏及一些关键技术有待改进等问题,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肝细胞移植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本文总结了130例取栓后再生育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观察来看,取栓后1个月精子计数开始恢复,其配偶最早怀孕时间为6个月,最长怀孕时间为4年,取栓后生育的儿童发育正常,同我国正常儿童发育调查值无显著差异。说明输精管栓堵取栓后再生育能力的恢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4.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也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OLT术后HCMV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本文对166例行OL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5.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保健蔬菜之一, 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菜肴.茄子有紫色、绿色之分,紫色茄子养分高,口味佳,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倍受世人的青睐,有"紫衣大夫"的美誉.  相似文献   
46.
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分化成特定组织,修复各种损伤.骨髓是成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主要含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利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体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干细胞特别是成体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各种来源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探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可能机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又称之为Caroli综合征,属于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变常累及整个肝脏,其典型表现为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可伴有肾多发囊肿[1-2]。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们共收治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44岁,平均15.6岁。就诊原因:因间断发热就诊5例,  相似文献   
48.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二次热缺血对胆管上皮细胞结构改变及术后移植肝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肝移植患者根据胆管二次热缺血时间差异分为A,B组,分别于吻合供肝前和肝动脉吻合完成开放血流30 min取供肝肝外胆管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胆管上皮细胞的变化,记录胆管二次热缺血时间;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吻合供肝前,2组所取胆管标本胆管上皮病理形态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吻合30 min后所取胆管标本中,B组胆管上皮受损较A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二次热缺血可导致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加重,但二次热缺血时间<60 min时,胆管上皮受损为可逆性的,不增加患者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患者为女性,49岁,因间断发热15 d,乏力、纳差9 d,嗜睡1 d,于2010年7月20日入我院.2010年5月于外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IgG-λ型Ⅲ期A",并予以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患者处于骨髓瘤稳定期.入院体检:患者嗜睡,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呈扑翼样震颤,腹部饱满,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