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养心谣     
问君怎样能健康?心态平衡是良方, 着急上火和生气,三大病魔把体伤。 沉着冷静和宽容,三件法宝保健康。 伤心往事不回忆,美好岁月多向往。 操心事情要少做,量力而行莫逞强。 善心事情要多做,助人为乐正气旺。  相似文献   
102.
肝移植术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肝移植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发生胆漏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间我科682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在术后3个月常规拔除T管时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胆漏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11例患者胆漏均发生在拔出T管后8.2h内,临床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通过沿原窦道置管引流、禁食水并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的支持治疗和护理,所有病例均保守治疗成功,腹膜炎症状4.7d消失,平均在胆漏发生后8.6d康复出院。结论通过非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胆漏发生后的继发症状,达到痊愈效果。掌握护理要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3.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讨改善预后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7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曲霉菌感染的部位、影响因素、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20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17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发病率为8.21%。口腔黏膜感染5例,无死亡;深部曲霉菌感染12例,其中单一脏器曲霉菌感染8例:切口感染3例、无死亡,肺脏感染3例、2例死亡,肝脏感染2例、1例死亡;多脏器曲霉菌感染4例,全部死亡。死亡病例中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结论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素(≥3周)和免疫抑制剂是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重型肝炎患者感染曲霉菌的风险更高。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曲霉菌感染有效;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常规监测、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曲霉菌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张敏  刘振文 《传染病信息》2012,25(2):121-125
丙型肝炎(丙肝)肝移植后大部分会出现丙肝复发,疾病进展快于移植前,并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影响复发的因素有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供者和受者人白细胞抗原匹配情况、复发时间、供者年龄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等.移植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以取得病毒阴转为目标,2/3的患者移植后HCV RNA阴性;移植后丙肝复发可用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仅30.2%.特异性靶向抗HCV治疗可能为肝移植后丙肝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early lactate clearance rate,ELCR)和初期肝特异性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探讨ELCR对移植肝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病例资料,针对其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初期ALT、AST、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ELCR,并与ALT、AST及AST/ALT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LCR与ALT、AST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668、-0.602,P均0.001),而与AST/ALT比值无相关性(r=0.077)。经统计分析构建的3个ELCR等级分别为Ⅰ级25%、Ⅱ级为25%~50%、Ⅲ级≥50%。Ⅰ级、Ⅱ级和Ⅲ级对应ALT水平分别为(1670.20±897.41)U/L、(937.87±350.06)U/L和(556.16±173.56)U/L,AST为(2835.98±1549.06)U/L、(1642.87±1106.00)U/L和(827.44±260.92)U/L,3组间ALT和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ELCR等级增大,ALT和AST值降低。结论 ELCR可方便快速地反映肝移植后初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不同等级可对肝移植术后初期移植肝功能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对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不同抗病毒疗效组间肝纤维化情况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 1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23例患者共获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18例,其中6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例出现反跳。19例患者完成前后肝组织病理检查,SVR组肝纤维化减轻3例、持平1例、进展0例;停药后反跳组肝纤维化减轻2例、持平3例、进展5例;无应答组肝纤维化减轻0例、持平1例、进展4例;3组间抗纤维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0,P=0.026)。结论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较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取得SVR的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108.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供肝切取过程中,门静脉灌注液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铸型综合症的预防价值,以及胆道镜在临床处理胆道铸型综合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期间的13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铸型综合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供肝门静脉灌注UW液(UW组;65例)和灌注HCA液 UW液(HCA UW组;72例)患者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胆道镜在铸型综合症中的治疗和临床价值。结果137例肝移植受者中有17例(12.4%)在术后1-3个月发生胆道铸型综合症;UW组发生率为20.0%(13/65),HCA UW组发生率为5.56% (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受者均经胆道镜成功取出胆道内铸型,预后良好。结论供肝切取过程中,门静脉灌注HCA液 UW液,能预防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铸型综合症。胆道镜可以有效地取出胆道内铸型。  相似文献   
109.
刘振文 《养生月刊》2010,31(6):575-57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人们不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渴望多福多寿、长生不老,此乃人之常情.遗憾的是,青春留不住,岁月不饶人,因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从科学角度看,人生生死死,是一个生态平衡的循环圈,同时人生还是一条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弧形生命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