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2篇 |
内科学 | 196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256篇 |
预防医学 | 15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2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1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比较水痘患儿接种与不接种对其症改善的作用。方法:入选 200 例水痘患儿,根据其是否接种水痘疫苗
进行分组,各 100 例。观察组均接种水痘疫苗,对照组未接种水痘疫苗,分析两组各项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发热
占比 2.00% 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水痘患儿皮疹持续时间、水
疱数量、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水痘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水痘患儿
通过接种水痘疫苗,能够使其发热、皮疹等症状得到缓解,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观察益肾运脾逐瘀方对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颉沙坦、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运脾逐瘀方治疗。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和尿蛋白、尿NAG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尿NAG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运脾逐瘀方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尿蛋白、尿NAG酶水平。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有周围神经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71例,测定入院时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后,随机分为3组:0组(n=75),ALA600mg与甲钴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组(n=75)ALA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2组(n=21),单纯降糖治疗。0组和1组均连续用药2周,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记录FBG、PBG、TSS评分的变化,同时评价疗效的满意度。结果①治疗2周后,0组麻木、烧灼感等症状改善最明显,1组有所改善,2组无明显改善。②各组治疗前后TSS评分:0组和1组治疗后的T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未见明显降低(P>0.05)。③各组间TSS评分变化比较:三组间的TSS变化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满意度评价:医生和患者对0组的疗效,满意度明显高于1组和2组,0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8%,而1组仅32%,2组认为疗效不满意。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周内可见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α-硫辛酸,单纯降糖无改善。 相似文献
50.
杜纪鸣老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其常见发病原因有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与人体的代谢及生理功能失调关系紧密。心脉痹阻为本病主要病机,一方面因虚致实,另一方面因实致虚。气虚、血瘀两种病理产物贯穿本病始终。临证时,杜老师遵循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大法,把辨脏腑、辨主症、辨兼症等辨证方法融汇其中,同时不忘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完善方药。杜老师提出,对有易感因素的中青年易患人群,一定要早预防,通过早期调补脾肾、调理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