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巢蛋白(Nestin)单抗、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抗鉴定。结果 实验组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表达,且3种细胞数量差别有显著性(t=3.266~6.099,P〈0.05)。而对照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可以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元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Bcl-2、Caspase-3mRNA表达。结果Bcl-2表达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再灌流2~4d呈下降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Caspase-3mRNA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2~4d呈降低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介导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Bcl-2蛋白、Caspase-3mRNA表达在押制细胞凋亡和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微核实验检测纯镁微弧氧化(MAO)、二水磷酸氢钙(DCPD)涂层对小鼠的致突变性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和实验组按50m l/kg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三种材料浸提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40mg/kg),二次注射后6h处死小鼠,取其股骨制备骨髓涂片,观察P/N值,计算微核率。结果各实验组微核率均小于5‰,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涂层后的纯镁对小鼠无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及IGF-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突触重建过程中,新生发芽末梢中的含量非常高,一旦突触重建完成,其含量呈幅度性下降,甚至呈微量或无阳性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特异性神经营养因子,不仅有利于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修复再生,而且能阻止细胞凋亡和死亡,有助于神经细胞受损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测定端粒长度.方法 选取9种人类细胞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Q-PCR方法测定相对T/S比率,DNA印迹法测定末端限制性片段(TRF)长度,进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定量PCR测定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为0.68±0.57,DNA印迹法测量平均TRF值为8.57±2.34,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R2=0.7807(P<0.01).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具有重复性好、省时、简便、可靠的特点,可高通量处理大量样品.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并对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结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能与细胞的自身代偿以及神经生长递质的参与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神经应激性损伤刺激靶组织细胞分泌各种神经因子的表达有关。 目的: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观察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再生及脑的修复作用。 方法:参考改良Nagasaw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后,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分别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和水迷宫康复训练,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学习记忆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区及海马区凋亡神经元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蛋白在两区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移植组16 h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质区及海马CA1区表达明显增加;7 d细胞表达达高峰,分化细胞明显增加。移植后运动训练7,19,21 d移植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P均< 0.01);移植组大鼠水迷宫试验平台潜伏期的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 < 0.05);移植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多(P < 0.05);缺血再灌注24 h凋亡细胞达高峰,3 d梗死体积测量为最大值;再灌注19 d生长相关蛋白43达高峰。提示大鼠脑缺血损伤介导了神经功能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了神经再生,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进一步促进了脑梗死灶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隐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加深和提高对隐性乳腺癌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24例隐性乳腺癌的检查手段、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隐性乳腺癌占本院同期乳腺癌的2.5%,以腋窝肿物为首发症状者4例(16.7%),X线钼靶摄片及彩超检出有腺体内结节细小钙化及腺体局部增厚者20例(83.3%). 24例中原位癌18例,其中导管内癌10例,小叶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9例.全部病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简化根治术.随访3年, 复发1例(4.2%).结论:隐性乳腺癌以X线钼靶摄片和彩色超声的检出率较高,病理以原位癌为主,淋巴结转移较少,治疗以根治术或简化根治术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变异的影响。方法 :应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辐照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研究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核变异程度。结果 :应用不同功率的低强度氦氖激光辐照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 ,随着辐照次数与辐照时间的延长 ,内皮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 ,但没发现细胞变异。结论 :激光辐照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 ,但不会导致内皮细胞恶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兔脑急性缺血组织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DWI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5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A组)和再灌注组(B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A组分为缺血1、3、6、12、24与48 h(A1~A6)组;B组缺血1 h拔线再通后分为再灌注0、2、5、11、23和47 h(B1~B6)组。每组分别于各自时间点进行DWI成像,分别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兔脑标本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组DWI高信号区逐渐增大,缺血24 h趋于稳定;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B组平均ADC值的变化呈双峰改变,缺血再灌注2 h的rADC值趋于正常化,DWI高信号区减小;5 h的rADC值最低,以后rADC值逐渐升高,DWI高信号区逐渐扩大。永久缺血组细胞凋亡逐渐增多,12 h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幅度较永久缺血组低,高峰出现于再灌注23 h。结论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细胞凋亡与ADC值的演变规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对脑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作用途径尚需讨论。目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皮质及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内的移植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选用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180~24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损伤移植组,每组8只。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Sigma公司);TUNEL试剂盒,Bcl-2,Bax抗体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损伤组和移植组大鼠采用颈外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移植组大鼠造模成功7d后在脑皮质和纹状体区注射浓度为2×10~(12)L~(-1)的原代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摸成功后7和14d进行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神经元凋亡情况:造模成功后7d,对照组来发现凋亡细胞,移植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少于损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Bcl-2和Bax表达:造模成功后14d,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ax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Bcl-2表达并抑制Bax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