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4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38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354篇 |
内科学 | 184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117篇 |
外科学 | 150篇 |
综合类 | 836篇 |
预防医学 | 313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33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74篇 |
肿瘤学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 从RCSB Protein数据库检索EGFR晶体结构为受体,收集黄酮苷类配体,用Schrodinger 8.0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其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 EGFR和黄酮苷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Ⅰ、Ⅱ和Ⅲ 3种,3位和2'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5、7、4'位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 黄酮苷类化合物存在与EGFR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EGFR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叶德明是成都市首届名老中医,主任医师,针灸学特殊门派叶氏金针的代表人物,人称"叶金针".他以独特的针刺手法、配穴方法及重视先后天的理论基础,多年耕耘于临床,金针度人,造福病患.先后在两所市级医院成立金针科,建设人才梯队,形成门诊、住院部并重的科室规模;多次主讲金针学习班,传帮带后继人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3.
栀子和地黄环烯醚萜类成分抗炎作用的虚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理论评价方法 的合理性,对栀子和地黄内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可能机制进行虚拟评价.方法 选择炎症相关的39个受体晶体结构,利用Schrodinger软件计算小分子、受体活性位点的描述指标和对接结果 ,考察对接得分中的非特异成分.结果 配体的非特异得分与其分子特征描述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包括chilv_C、PEOE_VSA-5、Slog P_VSA3、SlogP_VSA54个指标.分子经过评价后发现代号为M7、M9、M11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与抗炎类受体双特异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结合较好.结论 阐明了分子特征描述符与非特异性得分的相关性模型,提出了选择性作用的分级评价标准,揭示了部分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4.
阿那曲唑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5-二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溴化、氰化、甲基化、还原、氯代、N-烷基化和去氨基化合成阿那曲唑。结果产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八步反应的总收率为24.2%。结论改进后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柱色谱等手段,以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从蜜炙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皂苷Ⅰ甲酯(1)、黄芪皂苷Ⅰ(2)、黄芪皂苷Ⅱ(3)、异黄芪皂苷I(4)、异黄芪皂苷Ⅱ(5)、黄芪皂苷Ⅲ(6)、β-胡萝卜苷(7)。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在中药作用下对其关节炎指数、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 (PGE2)、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A、B、C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连续干预4周后,各组大鼠眼眶静脉取血,观察关节炎指数、IL-1β、TNF-α、PGE2、RANKL及OPG.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A、B、C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作用及对RANKL、OPG及RANKL/OPG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阳性组(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B、C组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自拟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IA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下调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RANKL、OPG,从而可以有效防治CIA.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了解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反馈和公开的政策和做法,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调研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发布和反馈的内容和途径。结果: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针对不同性质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进行发布和反馈的机制。结论: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特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发布和反馈。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利用理论对接方法研究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黄芩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苷元及其苷),收集现有靶标的晶体结构,利用Schrdinger软件进行计算,以分级标准评价选择性。结果文献报道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共26种,其中与苷元及其苷类化合物对接结果相符的个数分别为9个和25个。表明苷元及其苷类化合物的靶标选择性与虚拟评价有差异,苷类化合物的结果与文献更接近。结论说明虚拟评价技术对于中药复杂作用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苷元与苷类化合物体内作用效果相似,而体内代谢是药物虚拟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