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南省黄河流域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黄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低发疫区。1992年以来,黄河北岸广大稻田区发生本病流行。其主要表现为:1.流行形式为稻田型;流行期为4~11月,流行高峰在8月份;临床表现复杂,以流感伤寒型为主,黄疸出血型及肺大出血型比例较高。2.疑似病例及健康人隐性感染的血清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其它有波摩拿群、秋季群等。当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其带菌率夏季为16.67%,秋季为27.27%,携带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与人间主要流行菌群一致。3.原阳县为流行的中心地区,其流行强度明显高于毗邻的其他发病县。4.易感人群普遍接种相应型别钩体疫苗,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疾病防治的宣传等综和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流行,降低发病率,1994年以后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2.
肺灌洗术在尘肺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灌洗术在尘肺诊疗中的应用山东煤炭卫生学校(277011)刘秀臣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秦祥忠,刘尚军随着肺灌洗术在研究肺科疾病中的应用[1-3],1980年Schuyler最先将此技术引入尘肺研治领域[4],此后,Mason等人又相继开展了单肺分期、双肺...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刘尚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4):2053-2055
目的分析赫赛汀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9例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赫赛汀联合长春瑞滨方案化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21例(78.8%),患者临床受益为23例(85.2%);对照组总有效为5例(41.7%),患者临床受益为7例(5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受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均不明显,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不适。结论赫赛汀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尘肺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的肺纤维化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靠高千伏胸片.高千伏胸片具有清晰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存在前后组织重叠,密度分辨率低等不足.近年,数字成像技术-CT、CR、DR发展迅速,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可以各向同性扫描,快速进行低失真冠、矢状面重建,兼有模拟成像和数字成像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28.
29.
30.
刘尚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8,(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成功行PCI的1 362例患者,比较迷走神经反射组和无迷走神经反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 362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下降至(56.38±7.32)/(36.85±7.48)mm Hg,心率下降至(45.85±5.65)次/min。迷走神经反射组和无迷走神经反射组患者在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留置鞘管、鞘管留置时间、反复穿刺、压迫止血时间、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延长。结论: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延长是PCI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