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显示毫针、电针、针药结合、头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方法对于防治VD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VD的康复治疗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针灸取效的主要机制在于通过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多种途径改善VD的智能状态。近几年来针灸防治VD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严谨的临床对照研究及检测指标的客观化,乃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针灸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的价值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显示毫针、电针、针药结合、头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方法对于防治VD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VD的康复治疗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针灸取效的主要机制在于通过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多种途径改善VD的智能状态。近几年来针灸防治VD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严谨的临床对照研究及检测指标的客观化,乃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血清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21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75例)、隔淀粉灸脐组(75例)和西药组(60例),治疗1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隔药灸脐组血清SP、VIP和5-HT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药灸脐通过降低IBS患者血清SP、VIP和5-HT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的疗效。[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各组大鼠联合型学习能力的变化,并分析针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其被动回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主动回避反应率明显降低。针刺后,针刺组被动回避潜伏期与非穴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其主动回避反应率较模型组及非穴组明显增高(P<0.05),而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联合型学习能力,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相似文献   
55.
科研型针灸学研究生的培养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灸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提高对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培养针灸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阐述培养科研型研究生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以期为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日针刺干预,每日1次,共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及TLR4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降低;非穴组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7.
三焦与气化的关系在<内经>中已有所阐述,但只局限于与下焦的关系.明代赵献可扩大了三焦与气化的范围,认为气化与上、中、下三焦均有关.近代张锡纯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纲",进一步阐述了二者的关系.今人在古人理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临床.如把三焦气化与衰老联系起来,并由此创立"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总之,三焦的功能体现了机体的整体性,研究三焦气化学说应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  相似文献   
58.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脊髓功能磁共振影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中,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fMRI(signal enhancement by extravascular protons-fMRI, SEEP-fMRI)较血氧水平依赖的fMRI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 BOLD-fMRI)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文章基于SEEP-fMRI技术,利用组块设计对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任务态观察。采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 FRFSE)序列,分别观察电针天枢穴和足三里穴时脊髓胸腰段功能的激活改变。发现针刺右侧天枢穴时,脊髓T_8~T_9节段灰质出现后角、侧角和前角区域的功能激活;针刺右侧足三里穴时,脊髓T_(12)节段灰质出现前角功能激活。电针天枢穴和足三里穴能够激活脊髓不同节段;SEEP-fMRI技术可用于针刺效应的低位脊髓fMRI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8例PDS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刺组55例,假针组53例.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干预,穴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和太白穴;假针组采用非穴浅刺干预.2组均留针20 min,每周针刺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