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1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刘国荣 《当代医学》2007,(21):103-104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症候群,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除部分症状性高血压外,一般很难治愈,为终身性疾病.大多数病人于院外休养治疗.因而对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病人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掌握自身护理知识是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2.
CD117、CD34、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观察53例间质瘤的病理形态特征,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 s o n法检测CD117、CD34、SMA、S-100及Ki-67的表达.结果:CD117、CD34、SMA、S-100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7%(47/53)、81.1%(43/53)、50.9%(27/53)、18.9%(10/53)及67.9%(36/53).结论:联合检测CD117与CD34可以提高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 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危险程度相关, 可作为间质瘤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临床分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1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2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MP-2、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增高幅度在OCSP不同临床分型中表现不同。血清MMP-2和CRP与脑梗死体积、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清MMP-2与CRP呈直线正相关(r=0.82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发病48 h内的血清MMP-2、CRP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MMP-2和CRP可能参与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而且两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4.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的分子家族.研究表明,Lp-PLA_2活性和含量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对Lp-PLA_2活性或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切缝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采用切缝挂线术,观察组74例在对照组切缝挂线术基础上予以术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组治愈率(86.49%)明显优于对照组(70.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切缝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蕨麻多糖(PA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 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和蕨麻多糖高[160 mg/(kg·d)]、中[80 mg/(kg·d)]、低[40 mg/(kg·d)]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术前7d开始,每天1次,再灌注后1h给药1次.再灌注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分别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IL-10含量明显降低,MDA、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蕨麻多糖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改善,蕨麻多糖能降低脑组织MDA、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SOD、GSH-Px和IL-10含量(P<0.05);并且这种影响与蕨麻多糖剂量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蕨麻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明确针刺对慢性脑缺血的脑皮质区自由基相关指标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慢性脑缺血(IR)和针刺组,对比观察各组动物慢性脑缺血5周时脑皮质病理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含量的影响。结果:IR组SOD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刺组的SOD活性表达明显高于IR组,ROS、XOD活性低于IR组,而MDA的活性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对慢性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此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应激而保护慢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是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法对10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血管病病人(脑出血26例,脑梗塞74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结果 本组病人血浆HCY增高者52例,其中脑梗塞37例(37/74,占50%),脑出血15例(15朋,占57.69%),30例对照组有2例轻度增高(占6.67%),两组相比P<0.01,脑血管病患者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血症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肥胖、吸烟、饮酒这些已知危险因素两组相比元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TIA患者DWI阳性病灶的意义,对发病后首次DWI检查阳性的TIA患者复查MRI或CT,比较病灶恢复与未恢复患者DWI阳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作为鉴别TIA和脑梗死的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8月到2011年6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57例,发病24h内行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对于DWI阳性患者,7d内复查MRI或CT,将其分为TIA组和脑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发病特点及DWI表现,并测量ADC值、rADC值,分析其意义.结果 TIA组ADC值(630.4 ±25.9)×10-3 mm2/s,脑梗死组ADC值(495.2±60.O)×10-3 mm2/s(t=6.669,P=0.000),TIA组rADC值82.1%±5.6%,脑梗死组rADC值62.6%±7.4%(t=7.013,P=0.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IA组患者DWI病灶ADC值适度下降,而脑梗死组ADC值明显下降,发病早期可以通过比较ADC、rADC值鉴别TIA和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