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正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是患者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由于免疫抑制而发生的一组由良性到恶性增殖的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其发病与受体免疫功能抑制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大约50%~70%的PTLD与EBV感染相关,在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 探索采用增强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策略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南方医院血液科确诊2例BPDCN,例1患者以皮肤浸润起病,经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CD+4 CD+56 LCA+ TdT+ CD+43 BPDCN侵犯皮下及真皮层,移植前经联合化疗处于完全缓解;例2患者以骨髓浸润起病,先后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经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CD+4 CD+56 CD+123 BDCA-1+ BPDCN,移植前未缓解。接受以全身放疗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增强预处理allo-HSCT,供者均来源于同胞;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单倍体相合移植加用兔抗人类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后2个月开始快速减停免疫抑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或采用预防性DLI防治复发。结果 移植后2例患者均获完全供者植入及完全缓解,其中例1处于持续缓解,+6个月行DLI诱发IV度皮肤及肠道急性GVHD,经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后控制,+243天死于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漫性肺泡出血;例2患者+60天复发,经化疗联合DLI、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未缓解,+101天死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BPDCN以CD+4 CD+56 CD+123 CD+43 TdT+ 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浸润皮肤和(或)骨髓、临床进程呈高度侵袭为典型特征,增强预处理的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MRD监测指导DLI对早期BPDCN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对于难治复发患者仍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非血缘供受者HLA相容性对移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血缘供受者HLA相容性对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南方医院血液科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患者71例,其中HLA高分辨全相合者37例,不全相合者34例。结果:HLA等位基因全相合组30例发生aGVHD,其中Ⅱ度以上aGVHD 4例,不相合组30例发生aGVHD,其中Ⅱ度以上aGVHD 20例,两组间aGVHD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558),但两者间Ⅱ度以上aGVHD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11.1% vs 60.6%,P=0.000)。HLA全相合组17例发生cGVHD,其中广泛性cGVHD 2例;HLA不相合组22例发生cGVHD,其中广泛性cGVHD 8例。两组间cGVHD发生率(60.7% vs 88.0%,P=0.032)以及广泛性cGVHD发生率(7.1% vs 32.0%,P=0.034)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可能因难治复发病例构成比例的差异,HLA等位基因全相合组与不相合组间3年无病生存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UD-HSCT供受者HLA高分辨不相容是严重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前高危患者可选择HLA不相容的无关供者尽快移植。  相似文献   
104.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NCIL-2介导人白细胞介素(IL)-2基因经包装细胞PA317包装成重组病毒后,转染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经G418筛选获阳性克隆,阳性克隆上清表达IL-2活性。转染后细胞经Southern检测存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转染IL-2基因的白血病细胞生长速度、克隆形成率均落后于转染空载体或未转染基因的细胞。表明含人IL-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已成功建立,转染人IL-2基因的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5.
背景: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肺炎死亡率极高,并易合并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寻找一种早期、敏感的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显得特别重要。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2/200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对象:选择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和天疱疮(3例)患者19例,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11~38岁。所有受试者均无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炎症性肠病和其他风湿病。 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6,12,24个月进行外周血采集。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19例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后3,6,12,24个月时的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抗原。 结果:1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学检测显示,全部标本抗巨细胞病毒IgG全部阳性,阳性率100%。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3例,阳性率3.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14例,阳性率14.7%。流式细胞仪检测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13例,阳性率13.7%。4种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方法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χ2=261.929,P < 0.01)。 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上开展流式细胞仪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是当今治愈白血病最有效方法 ,但allo HSCT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尤其是难治性白血病。目前认为供体淋巴细胞输注 (DLI)是防治allo HSCT后复发较理想方法。我院从 1998年 6月以来对 15例白血病allo HSCT后进行DLI治疗。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 :15例均为我院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3月进行allo HSCT的患者。男 11例、女 4例 ,年龄 14~ 4 8岁 ,中位年龄 34岁。其中移植后复发 7例 :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包括 1例遗传学复发 ,2例慢性期 (CP)复发 ,1例急变期 (BP)复发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定量分析两种治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案与Sokal危险指数分别进行分组,定量分析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与羟基脲(Hu)二种治疗方案和病人初诊时所处的危险度对慢性期CML患者所获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尽管HA方案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Hu,但它并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DCP);而且病人的危险指数对完全缓解率(CR)、获CR所需时间及DCP的影响均远超出治疗方案的作用。结论HA方案不能延长病人的DCP,不宜作为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按危险指数将病人作出合适分层,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及局部粘附激酶(FAK)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进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干扰素治疗对FAK的可能作用。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CML慢性期组及CML急变组骨髓CD34 细胞的胞膜表面CD29及胞质FAK表达量;(2)将正常对照及CML慢性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IFN处理组及非处理组培养48 h后提取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K含量变化。结果(1)CML慢性期骨髓CD34 细胞表面CD29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胞内FAK含量则下降;(2)CML急变期骨髓CD34 细胞表面CD29的表达较慢性期明显升高而胞内FAK含量则较慢性期进一步下降;(3)IFN处理前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FAK的含量无明显差异;(4)IFN处理后CML骨髓单个核细胞FAK含量较未处理组明显上升。结论整合素β1及FAK表达变化可能是CML进展恶化的原因之一,而IFN-α可能通过恢复FAK含量来改善β1受体介导的粘附信号通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方法 15例(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allo-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4例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5例TBI+ CY+依托泊苷(VP-16)、2例TBI+ CY、4例白消安(Bu)+CY.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加短程甲氨蝶呤预防aGVHD. 结果 15例患者发生肠道aGVH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9(19-143)d,Ⅲ度aGVHD 8例,Ⅳ度aGVHD7例.经治疗,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疗效欠佳,治疗总有效率为66.7%. 结论 肠道aGVHD是allo-HSCT后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HLA相合程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121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0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3例。85例接受相关、36例无关移植。HLA全相合91例、部分相合30例。预处理方案:37例患者用含全身放疗+环磷酰胺、84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HLA全相合相关移植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及相关HLA位点不合移植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除4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外、其余117例病人均获造血重建;HLA全相合与不相合移植者Ⅱ~Ⅳ°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3.3%(P=0.006),3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在全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47.4%和49.6%(P=0.947);非复发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在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16.5%和40.0%(P=0.007);5年累积白血病复发率为16.7%、其中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复发率分别为15.3%和22.7%(P=0.396);5年累积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6%和63.8%,其中OS和DFS在相合者为78.2%和70.3%、不相合者为47.6%和43.3%。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合为Ⅱ~Ⅳ°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Ⅱ~Ⅳ°急性GVHD为TR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不合、急性GVHD、疾病分期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TRM高于相合移植,从而导致OS显著低于HLA全相合移植,长期生存与供受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