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175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配到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复方倍他米松组。两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接受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术后1、2、3、6个月使用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与本次研究相关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共完成160例患者随访,富血小板血浆组79例,复方倍他米松组81例。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前3个月复方倍他米松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富血小板血浆组,3个月至6个月时富血小板血浆组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较3个月时有所回升,富血小板血浆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DI评分值逐步降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需要治疗的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术后出现的疼痛、胸痛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复方倍他米松组(P<0.05),两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724)。结论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优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  相似文献   
562.
羊狂蝇幼虫所致上腭窦及鼻腔蝇蛆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0岁,张家口市崇礼县农民。自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部不适、鼻塞、流涕及流泪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经治疗效果不佳。1周前感觉鼻腔奇痒,有异物蠕动感,打喷嚏时从鼻腔喷出1条乳白色虫体,活动。之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先后排出虫体3条,遂到本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行鼻腔检查时又喷出1条虫体(后送本教研室鉴定)。CT检查,显示双上颌窦密度增高并有液平。考虑有双上颌窦炎,窦腔内积液,对双侧上颌窦进行穿刺冲洗,从左侧上颌窦内冲出的脓性分泌物中查到1条虫体。1周后再  相似文献   
563.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段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在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6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只.观察各组肌酐、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NGAL的变化.结果 A组血肌酐于48 h开始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于6 h升高于48 h达高峰(P〈0.01);β2-微球蛋白于12 h升高至48 h达高峰(P〈0.01);NGAL于2 h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至48 h仍高于正常(P〈0.05);病理改变:A组大鼠受损肾小管2 h时可见刷状缘消失,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6 h时上皮细胞有少量脱落、变性甚至坏死,可见管腔内有蛋白管型,细胞碎屑出现;12 h时可见管腔被间质水肿压迫后明显狭窄,24~48 h可见蛋白管型显著增多.结论 血NGAL可作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64.
患者 ,男性 ,32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半日于2 0 0 3- 10 - 0 816时 4 0分入院。患者于 8日凌晨 3时无明显诱因感上腹持续隐痛 ,至 12时疼痛转移到右下腹并固定 ,伴发热、恶心 ,无呕吐及腹泻。在当地诊所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热稍退 ,但腹痛未缓解 ,当日下午转至本院就诊 ,拟诊急性阑尾炎收住院。患者起病以来未进食 ,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既往无类似发作病史。体格检查 :体温 37 4℃ ,脉搏 10 0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压 13 3/ 12 0kPa ,神志清楚 ,急性病容 ,自动体位 ,心、肺正常。腹平坦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肝、脾肋…  相似文献   
565.
西京医院医学影像档案化管理与通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 (1)PACS的由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面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许多医院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HIS系统。然而目前国内医院所应用的HIS系统,不具备将医学影像的存贮与传输纳入其系统的功能中,占医院全部医疗信息量80%以上的医学影像信息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科学化的存贮和管理,医学影像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制约着医生综合诊治水平的提高,阻碍着医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建设,医院本应发挥的社会…  相似文献   
566.
梁玉龙  武治红  刘向东  刘宁青  郭炳勋 《河北中医》2010,32(3):428-429,432,F0003
目的观察大黄对奥沙利铂加5-氟尿嘧啶(FOLFOX方案)化疗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分别按生药8、30mg/kg,容积10mL腹腔注射,每日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大黄按生药0.5g/kg、容积10mL灌胃,每日3次。2组均连续用药6d。6d后检测2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阳性率;测量回、结肠黏膜厚度,并光镜下观察回、结肠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内毒素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回、结肠黏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实验组病理图片明显改善。结论大黄对奥沙利铂加5-氟尿嘧啶化疗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7.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病人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变化情况 ,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肝吸虫治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作对照 ,肝吸虫病人在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分别收集粪便 ,采集血清 ,做粪便克虫卵计数 ,用ELISA方法检测病人疗前和疗后血清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结果 轻度感染组病人粪便虫卵全部转阴 ,转阴率为 1 0 0 % ,而中度感染组病人转阴率为 85 .71 %。轻度和中度感染组病人治疗前血清sIL 2R水平升高 ,IL 2水平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 ,有统计学意义。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 ,血清sIL 2R水平降低 ,IL 2水平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病人血清IFN γ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 ,疗前和疗后比较无变化。结论 肝吸虫感染后病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经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改善 ;阿苯达唑治疗轻度感染的肝吸虫病人疗效较好 ,对于中度以上感染病人应适当增加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568.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 ,其中A为髂前上、下棘间的切迹 ,B为坐骨大切迹 ,并作AB的中垂线CD。结果 :P位于AB的中垂线上 ,P点距AB的距离为 (15 .3± 4.7)mm ,斯氏针与AB的夹角为 (90 .1± 4.7)° ,与CD的夹角为 (2 5 .3± 3 .9)° ,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 (82 .0± 7.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 15 .0mm处 ,该截面平均直径为 :(5 .2± 1.9)mm。结论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 (15 .3± 4.7)mm处 ,其进针方向与该线呈 (90 .1± 4.7)° ,与该线中垂线呈 (2 5 .3± 3 .9)° ,该拉力螺钉直径为 (5 .2± 1.9)mm ,长度为 (82 .0± 7.9)mm。  相似文献   
569.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PBC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其中血清抗体标志物为重要依据.PBC患者的主要血清抗体标志物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ANA中抗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