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1.
<正>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由于外力的作用,造成其微小移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种多样,往往未引起重视,常被误诊误治,尤以少年儿童的误诊误治,后果较为严重。现将笔者近年在临床上遇到的2例骶髂关节错位合并髋关节半脱位经中医治疗痊愈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1.1李某,男,9岁。2009年7月18日初诊。患儿于2月前因行走时不慎摔倒致右髋部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NSE、hs-CRP及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特征及与患者出血量、预后的的关系。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 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入院第1、3、7天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 运用CT测定出血量, 用GCS评分表评估患者预后, 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三个指标水平在入院第1天开始升高, 第3天到达高峰, 第7天较第3天明显下降;出血量和预后与三个指标水平及出血量与GCS评分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清NSE、hs-CRP及S-100B蛋白水平随着发病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与出血量、预后均密切相关, 可将NSE、hs-CRP、S-100B蛋白作为分析脑出血病情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负载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释药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低.壳聚精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目的:对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餐设计,于2008-01/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学系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X 105,脱乙酰度为92%,为浙江省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紫杉醇,批号082329802,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方法:采用引发接枝效率高、引发反应条件温和的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钾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上接枝醋酸乙烯酯,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直接生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即壳聚糖纳米粒,再利用超声振荡技术将0.5~5.0 mg紫杉醇与上述纳米粒混合制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纳米粒和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96.2 nm和320.8 nm,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比较差异无显著件意义(F=0.818,F=-3.38,P均0.05).稳定的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紫杉醇的加入量可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紫杉醇的加入量为纳米粒的量2%时,达到最大包封率93.6%.体外模拟释药结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8.3%,缓释阶段微球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75 h时释药量达75.9%.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论: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紫杉醇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表面带有正电荷,且纳米粒对紫杉醇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4h,通过行为学测试和病理学解剖结果,判定大鼠吸入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后,在4h~7d间大鼠出现行为活动异常。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浓度为1g/m^3时,对动物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刺激性。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30min,观察对大鼠肺脏的损伤。结果利用2%含量的过氧乙酸对大鼠进行吸入性实验,致使大鼠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在对运行中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对实验动物及工作人员呼吸系统有刺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颗粒溶素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45例为原发性VC(VC不育组),35例患者不合并VC(非VC不育组)。同时,本研究选取30例健康男性为可育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精液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比例以及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结果VC不育患者精浆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可育对照组;此外,与非VC不育患者相比较,VC不育患者精浆颗粒溶素水平更高;精浆颗粒溶素的表达与精子浓度(r=-0.364,P<0.001)、精子活力(r=-0.397,P<0.001)和精子正常形态(r=-0.441,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不育合并VC患者精浆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其表达水平与VC等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WHO 预测,至2025年,将有300万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30%~50%糖尿病患者发生D P N [2]。在吸烟、≥40岁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人群中DPN 发生率更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有时剧痛难忍,夜间疼痛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出现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和预防神经病变与恶化为DPN 的治疗目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DPN 治疗也不断发展,本文就DPN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偶联剂,将布洛芬(IBU)接枝于壳寡糖(COS)上,并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壳寡糖接枝布洛芬纳米粒(COS-g-IBU NPs)。以COS-g-IBU NPs为载体,使用超声振荡技术制备负载姜黄素纳米粒(1-COS-g-IBU NPs)。结果表明,COS-g-IBU NP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4.6±0.2)μg/ml,COS-g-IBU NPs和1-COS-g-IBU NPs的形态为类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80和132 nm。所得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6.35±0.32)%,载药量为(8.79±0.03)%,体外释放试验表明1-COS-g-IBU 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Toll样受体4(TLR4)、 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mRNA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 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