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实验性顿抑心肌的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顿抑心肌微循环改变及机制,制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不同阻断时间(15min和60min)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静脉注射舍全氟丙烷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采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间歇发射技术行心肌声学造影,计算心肌声学造影图像上心肌视频密度峰值、心肌声学造影曲线上升斜率和曲线早期下降斜率,测定相应时间点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结果发现,心肌顿抑早期心肌视频密度峰值显著增高,1h后恢复至结扎前水平;再灌注期顿抑区与正常区视频密度峰值比值、心肌声学造影曲线上升斜率比值、心肌声学造影曲线早期下降斜率比值显著高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比值逐渐回降;再灌注期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明显增高。以上结果提示,心肌顿抑早期心肌微循环处于“高动力”状态,血流灌注增加与排空加快并存;顿抑心肌缺氧代谢加强;心肌内微循环短路可能是心肌顿抑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重建后心肌无再流现象.方法 靶血管重建后心肌无再流的AMI病人162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n=81).体外反搏治疗36 h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危险区心肌灌注.同时测量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反搏治疗组病人危险区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标化A×β值(毛细血管灌注=毛细血管容积×充盈速率)从0.11±0.07升高到0.92±0.08(P<0.05);药物治疗组病人危险区心肌灌注无显著变化,标化A×β值为0.10±0.09 vs 0.12±0.05(P>0.05).反搏治疗组病人血浆ET水平从(113.6±44.1)ng/L下降到(79.3±31.7)ng/L(P<0.05),MDA水平从(5.8±0.6)ng/L下降到(3.9±0.7)ng/L(P<0.05),NO水平从(38.7±6.0)μmol/L上升到(99.5±15.7)μmol/L(P<0.05);药物治疗组病人血浆ET水平从(119.3±43.1)ng/L上升到(146.0±38.6)ng/L(P<0.05),MDA水平为(5.5±0.8)vs(5.4±0.4)ng/L(P>0.05),NO水平为(41.4±8.3)vs(52.1±10.2)μmol/L(P<0.05);试验结束时反搏治疗组病人血浆ET和MDA水平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而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明显改善靶血管重建后心肌无再流的AMI病人心肌灌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3.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病人在症状开始后 6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 12小时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 1880± 2 60U/L、2 3 5 7± 3 81U/L (P <0 0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 3 84± 5 4U/L、 5 3 1± 5 7U /L (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分别为 1 0 1± 1 0 4、 1 2 3± 0 44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61± 0 13、 0 43± 0 11(P <0 0 1) ;心肌声学造影积分分别为 1 2 3± 0 44、 1 91± 1 0 4(P <0 0 5 ) ,标化A×B值分别为 0 81± 0 2 3、 0 46± 0 3 5 (P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微血管损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心肌损伤严重 ,心功能较差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预适应效应限制心肌损伤 ,有利于心肌存活、心功能恢复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保存。因而 ,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同时也保护微循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应用对比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定量评价不同通气状态对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健康杂种犬6条,左侧顶骨开窗。调节呼吸机参数造成犬高或低通气状态后行声学造影。以颈总动脉血流为对照,评价CEU定量局部脑组织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通气状态下CEU参数的变化趋势。 结果 CEU估测CBF值与颈总动脉血流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低通气状态较基础状态CBF明显增加,而高通气状态则明显减少。CBF变化是由微循环血管容积和血流速度双向调节引起的。 结论 CEU可以准确定量评估CBF,并有望用于脑组织血流变化的病理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5.
四平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建立了卫生应急预防控制体系,从卫生应急的组织机构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协调处理能力,形成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定期的卫生应急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以及卫生应急演练一体化的全方位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46.
静脉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比较盐酸氯丙嗪鼻黏膜用药和足三里穴位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7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鼻黏膜用药组和穴位注射组。鼻黏膜用药组35例给予盐酸氯丙嗪滴鼻,12.5mg(双侧总量)/次,4次/d;穴位注射组35例给予盐酸氯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25mg(双侧总量)/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3d。结果鼻黏膜用药组和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两种给药方式治疗顽固性呃逆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鼻黏膜用药方式具有简便、速效和无痛苦的特点,更易于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咳嗽、咳痰、血痰,胸痛、乏力两月,加重3天于1995年3月18日就诊。后前位胸片示左肺第二、三助间呈现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痰抗酸杆菌检查两张痰涂片(晨痰、即时痰)分别为阴性和阳性,3月19日给予IHREI/4H3R3方案化疗。治疗后症状减轻,5月17日复查取药时,自述症状近日加重,复摄后前位胸片示左肺上中野呈现大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较前片阴影面积增大。痰抗酸杆菌检查两张痰涂片(晨痰、即时痰)分别为阴性。考虑该患肺结核合并肺癌。动员该患去外…  相似文献   
149.
来自不同种苔类植物中的 marchantins(地钱素,拟)及相关化合物不但以其独特的酚类结构而且由于它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地钱素 A、地钱素 B、地钱素 E、地钱素 D、paleatin B、isoriccardinC、riccardin C、perrottetin D、radulanin H、NDGA 等10种来自苔类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在抑制5-脂氧合酶(5-LOX)、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及抗氧化测定3个体外测试系统中所表现的明显抑制作用。其结果与脉  相似文献   
150.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延缓发病、减轻病况和预防并发症的积极作用。主要宣教内容包括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和预防糖尿病的教育。预防糖尿病应节制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胆固醇、增加蔬果类食物、不超量饮食和养成不吸烟、适量饮酒的习惯;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都有益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已患糖尿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采取积极的保健措施,能起到延缓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