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 评价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收治的42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5年,平均2.8年,按Nakai标准判定优30例,良11例,可1例,本组优良率97.6%。结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DHS、DCS和髓内固定系统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手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包括:髋内翻、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头颈螺钉位置异常、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等。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头颈螺钉位置错误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不稳定骨折、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严重粉碎骨折骨缺损未一期植骨等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对免疫组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2例骨巨细胞瘤(GCT)进行了 8种抗体标记检测。结果 32例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 CD68均为阳性反应,α-1抗胰糜蛋白酶和溶菌酶两种抗体的阳性反应均较弱;所有病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标记在瘤细胞中无阳性表达;全部病例单核基质细胞波形成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均为阳性反应,而多核巨细胞几乎都为阴性反应;PCNA增殖指数在骨巨细胞瘤虽随Jaffe 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Ⅰ级骨巨细胞瘤的PCNA增殖指数与Ⅱ级和Ⅲ级之间的PCNA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级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骨巨细胞瘤可能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并向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化;Jaffe 病理分级与免疫组化的表达不完全一致,但PCNA增殖指数对判断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bFGF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特性,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0.6%三聚磷酸钠溶液作为交联剂,1.5%壳聚糖溶液作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微球粒径分布,扫描电镜观察形态;ELISA法计算bFGF壳聚糖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规律。结果 bFGF壳聚糖微球粒径为20.312~24.152μm;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明显孔隙,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57±0.34)mg/g及95.14%±1.58%。bFGF壳聚糖微球可持续体外释放bFGF 24 d;bFGF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第24天达(820.45±21.34)ng/mL;微球体外释药具有突释效应,突释率为18.08%,24 d累计释放率为82.05%。结论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操作简便,微球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体外释药较稳定且释放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针内固定及血管修复治疗浮膝合并腘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7月对15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针固定股骨及胫骨骨折、血管修复术治疗腘动脉损伤,术中常规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6.3个月(8~24个月)。所有患者受伤肢体均存活,骨折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等发生。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交锁髓内针组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术后HSS评分88.1分(78~93分)。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浮膝合并腘动脉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可同时处理膝关节内的损伤等优点,但要求有良好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6.
庞健  徐钢  刘仲前 《四川医学》2002,23(5):452-453
目的:对长骨孤立性郎格罕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85-2001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长骨孤立性郎格罕细胞肉芽肿23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X线片和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其中18例标本进行了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伴全身发热、局部肿胀或患部功能障碍。病变部位:股骨9例,肱骨7例,胫骨3例,腓骨2例,桡骨和尺度各1例。X线片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破坏。病理组织学是以郎格罕细胞增生为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朗格罕细胞表达S-100蛋白。治疗均采取单纯刮除术加植骨或骨水泥堵塞。平均随访3.5年,无1例复发。结论:原发于长骨的孤立性郎格细胞肉芽肿是一种相对少见而原因不明的骨瘤样病变,其临床诊断要与慢性骨髓炎、骨尤文氏肉瘤以及其他骨病或骨肿瘤等鉴别,最后确诊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并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7.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八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总结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教训,报道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提出在高能量损伤时应注意的问题。本组均为高能量创伤所致。股骨颈骨折为基底部无移位性;股骨干骨折为粉碎性,7例位于中段,1例位于上段。一次手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7例,骨牵引治疗1例。平均随访3年,手术复位除1例股骨干骨折未愈合,再次手术外,7例均满意愈合,功能良好。认为对有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均应提高警惕,注意有无股骨颈合并损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两处骨折分别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癌中做血管密度与肿瘤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S)染色,显示肿瘤内新生血管,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Jaffe病理分级虽无平行关系,但Ⅰ级瘤微血管密度低于Ⅱ级和Ⅲ级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巨细胞癌发发组的微血管密度高于无复发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PI)呈显著正相关(r=0.8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其肿瘤分级和复发有一定关系,并与癌细胞的增殖相一致;肿瘤做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股骨下端骨折多为粉碎骨折,易累及膝关节,治疗上较为困难。讨论股骨下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有必要的.方法:作者于1991年-1997年手术治疗31例,A型11例,B型4例,C型16例,固定方式为"L"型髁钢板、内外侧普遍预弯双钢板、松质骨螺钉和克氏针,合并使用螺栓。采用切口有大腿前外侧切口(部分病例加用内侧切口)和膝关节前外侧切口.结果:25例随访5月-6年2个月,全部病例均获愈合,功能评定优良率72%。结论:手术能较好地解决骨折的解剖复位和膝关节面平整程度的恢复,疗效较满意。手术切口推荐使用膝关节前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钢板和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血管修复治疗浮膝合并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17例该类患者,采用钢板固定股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血管修复术治疗动脉损伤,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1个月(8~24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均获解剖复位,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受伤肢体均存活。手术切口及减张切口无感染发生,无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等发生。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中3例,差1例。结论钢板和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浮膝合并动脉损伤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牢固等优点,是临床治疗浮膝合并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