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HER-4)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强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及其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HER-4、HER-2、ERα、ERβ、ER131、ER13CX、PR的表达水平,分析HER-4与以上各指标以及与肿瘤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ER-4、ERd、ERβ、ERβ1、ERβcx、PR在HER-2(+++)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3%、33.33%、45.10%、47.06%、78.43%、64.71%,在HER-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8%、71.42%、81.63%、87.75%、87.75%、79.59%;两组中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的HER-4表达与ERα、ERβ、PR、ERβ1、ERβcx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表达率在HER-2(+++)组中分别为41.17%、37.25%、3.90%;在HER-2(-)组中分别为69.38%、48.97%、2.05%。两组中HER-4的细胞膜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细胞质及细胞核的表达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结论HER-4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增加UHER-4的检测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HER-4在亚细胞中的不同定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雌激素须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发挥生物学作用。ER是由其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包括α和β两个亚型。相关研究表明ERα表达缺失或突变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而ERβ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体外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就ERβ及其亚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经60钴照射及裸鼠过渡的胚胎甲状旁腺同种移植四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6~8个月龄的新鲜死胎甲状旁腺用6Gy60钴外照射,并在Balb/c裸鼠肾包膜下过渡14天,然后切成0.5~1.0mm大小薄片移植给4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患者,受者仅术前1天和术后1~3天服用环孢素A(剂量为20~25mg·kg-1/d),以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通过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的钙剂及VitD制剂用量变化以及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的追踪观察,以确定移植物的存活状况。结果表明,4例患者疗效均满意,其中3例疗效为优,1例疗效为良。对照我们过去的各种甲状旁腺移植方法,认为该方法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45.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九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中收治的9例PHPT诊治经过。结果 9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尿石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巨细胞瘤或恶性肿瘤的多处骨转移,误诊时间平均4年。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高钙血症和血清甲状旁腺素提高,可正确诊断PHPT。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观察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G47A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SK—BR-3、MDA—MB-453和MDA—MB-231的细胞毒效应,探讨其对人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SK—BR-3、MDA—MB-453和MDA—MB-231,将G47A按不同滴度(MOI)加入培养液中,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G47△含有LacZ基因,其在被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可用X-gal染色检测。结果较低MOI(0.01)的G47△对SK—BR-3和MDA—M13-453具有较高的毒性,但对MDA—MB-231没有杀伤作用。在MOI=0.01的实验组,感染病毒后第5天,超过90%的SK—BR-3和MDA—MB-453细胞已被杀灭;但在MOI=0.01组及MOI=0.10组,MDA—MB-231感染G47△后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采用X—gal染色证实了病毒在癌细胞中复制和传播。结论近期构建的HSV载体-G47△可有效杀灭人乳腺癌细胞SK—BR-3和MDA—MB-453,但未显示出对MDA-MB-231的影响。G47△的有效性及缺陷为新型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G47△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有力依据,但其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周全  刘仁斌  王丽 《中医药导报》2020,26(12):85-87,96
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70例CV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弹力袜治疗,治疗组予平衡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VCSS)、经皮氧分压(TcPO_2)。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周径、小腿周径及V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TcP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刺络放血可能通过改善患者下肢微循环来有效缓解CVI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调神益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神益智"针刺治疗,两组都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96.25%和87.50%,针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针刺组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分为(1.28±0.45)分和(2.34±0.54)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25±1.34)分和(4.28±1.23)分(P0.05),同时针刺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与红细胞压积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针刺组的血浆黏度与红细胞压积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益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总体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快椎-基地动脉血流与降低血液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近15年收治的8例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特点、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B超、钼靶均未能正确诊断,5例患者标本的病理形态与乳腺癌较为相似,需要经免疫组化方能鉴别。1例不能触及肿物的患者经钼靶下钢丝定位获得准确、完整切除。全部病灶经过手术切除,随访0.5~4.0年均无复发。结论B超、钼靶等影像学方法对于诊断硬化性腺病的敏感性较差;免疫组化染色肌上皮标记SMA、P63是鉴别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癌的重要指标;对于不能触及病变的硬化性腺病可采用钼靶摄片下钢丝定位后外科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