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金莲花片对感冒风热证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试验组口服金莲花片,对照组用复方草珊瑚含片,5d为1疗程,在1、3、6d记录症状评分情况,1、6d做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透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金莲花组和复方草珊瑚含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333例)和88.2%(10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缓解咽痛与咽黏膜充血方面,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莲花片和复方草珊瑚含片是治疗感冒风热证的有效药物,在缓解咽痛与咽黏膜充血方面,金莲花组优于复方草珊瑚含片组。  相似文献   
12.
腰膝同治     
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在美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12%患有疼痛性膝骨关节炎。我国城市和农村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都高于美国。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藿香正气水处方制备藿香正气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制成的袋泡剂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按性成分,药物溶出快,且口感好,服用剂量小。稳定性实验证明:袋泡剂热稳定性良好,紫外及薄层层析证明:袋泡剂与藿香正气水所含成分  相似文献   
14.
清热化滞颗粒由大黄(酒炒)、焦槟榔、大青叶、北寒水石、山楂(焦)、薄荷、化橘红、草豆蔻、广藿香、前胡、麦芽(焦)11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清热化滞、表里双解,用于乳食内积、久滞化热兼外感风热症。大黄(酒炒)是清热化滞颗粒的君药之一,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酚为标志性成分,因此本实验对清热化滞颗粒中大黄酚进行了HPLC法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同步测定积滞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泌素含量降低,小肠组织VIP的含量增加,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GAS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VIP无明显变化。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儒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平安胶囊处方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平安丸处方制备平安胶囊。制备工艺中将檀香,丁香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采用效成分双提取法,其挥发油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甘草等水提,提取液浓缩成膏;焦三仙成细粉,兑入浸膏干燥,粉碎后兑入β-CD包结物混合制成胶囊。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腰腿痛为多发病,多由于正气不足、久劳或跌扑闪挫,风寒湿邪趁机侵入机体,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腰部肌肉、韧带、骨和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腰腿痛最为常见,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临床上表现有局限性、固定性、放射牵引性疼痛。由于长期的疼痛使活动受限,久之可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丧失劳动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风湿骨病在祖国医学属于经络肢体病症的一种,中医称之为痹症。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根据痹症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上包括了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经络理论始形成于内经时代,东汉时期张仲景用于临床,首创温经通络、虫蚁通络之法,其代表方分别为旋覆花汤、大黄虫丸。后世医家在临床上各有发挥,因而奠定了络病理论的发展基础。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的临证辨治原则。《临证指南医案》中多处提及:“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