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118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急诊创伤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我国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薄弱。为适应国外先进的急诊创伤救治理念,我院建立了集急诊创伤初步救治、手术和危重病监护救治的急诊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完善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提高实习医师的急诊创伤救治技术,培养有多种技能的专业救治队伍和改变传统的急诊创伤救治理念有重要的作用。急诊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我国急诊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快速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旨在观察内皮化的组织工程异种无支架心脏瓣膜在体内的钙化反应。方法 将自制的内皮化组织 工程瓣膜和非组织工程瓣膜分别植入动物体内,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做定量分析,比较植入前后瓣膜上的钙含量。 结果 组织工程瓣膜和非组织工程瓣膜植入体内后钙化程度均较植入前增加,但组织工程瓣膜在体内的钙化程度 较非组织工程瓣膜明显减轻[(13.95±4.34)ng/mg,(29.47±5.07)ng/mg,P相似文献
83.
目的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使用心脏超声进行无创心功能评价。方法C57BL/6雄性小鼠20只,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采用左侧第4肋间手术径路进入左胸腔,在手术显微镜下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前1 d和术后4周使用小动物心脏超声评价左室收缩末直径、舒张末直径、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术后4周超声检查完成后处死小鼠,取心脏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心梗模型建立过程中死亡率10%(2/20),建模术后4周内死亡率10%(2/20),使用超声检查评价,建模成功率为75%(15/20)。建模后小鼠心功能明显下降,心室明显扩大,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结论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可以成功建立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可用无创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eletal myoblast cells,SM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并观察犬SMC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分离消化法培养获取犬SMCs,用DMEM培养液培养,以Ficoll梯度液纯化,进行Desmin免疫组化鉴定,并观察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结果犬SMCs培养后经台盼蓝检查成活率达95%以上,在接种后4~5d增殖达高峰,细胞生长旺盛;Fiooll分离纯化的SMCs纯度较高;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有97%的SMCs胞浆呈阳性反应。结论改良方法获得的SMCs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采用FicollU纯化以血清培养,即可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的SMCs。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CK)和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行CPB和10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和72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促炎CK(TNF-α、IL-6、IL,8)和抗炎CK(IL-2、IL-10)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在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CPB组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术后即刻、24h、48h和72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P〈0.01),术后72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P〈0.01)。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O.01);血清补体C。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72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术后24h,而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IL-6水平在术后24h出现高峰,术后48h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IL-8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术后24h达高峰,并持续到术后72h;血清IL-2水平于CPB术后即刻明显增加,于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亦于CPB术后即刻逐渐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在术后48h仍较高。结论 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hs-CRP、促炎和抗炎CK、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对加强CPB术后病人的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白介素-12在多发伤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12在多发伤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外周血中创伤后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4月多发伤患者 3 6例 ,根据入院时的创伤严重度评分 (ISS)值 ,将患者分为A、B两组 ,ISS <16分为A组 ,15例 ;ISS≥ 16分为B组 ,2 1例 ;选取与多发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相当的健康人 1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多发伤及合并MODS患者入院后第 1、3、7及 14天不同时段外周静脉血中IL 12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A、B两组各时段外周血中IL 12水平较对照组高。合并MODS患者外周血中各时段IL 12水平较未合并MODS者高 (P <0 .0 5 )。结论 IL 12参与机体创伤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过程 ,外周血中IL 12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多发伤严重程度和判定患者是否合并MODS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肝素涂抹体外循环管道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例双瓣膜替换术病入,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8)和肝素涂抹管道组(HCC组,n=8).分别于CPB开始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0 min取左右心房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并测定肺循环血中补体C3、C4及MDA含量;于麻醉后CPB前、开放后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h、6h及第一天取血标本测定血气及呼吸做功并计算RI和Qs/Qt.结果:开放后10 min,对照组左房血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右心房(P<0.05),而C3、C4水平、PMN和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右房血(P<0.05)HCC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对照组,CPB结束时呼吸做功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h时明显高于HCC组;手术结束3h以后,对照组病人RI和Qs/Qt明显增加,HCC组在正常范围内(P<0.01).结论:肝素涂抹管道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分析和研究干细胞临床研究主要角色职责,探讨双备案制下角色职责转变的应对策略,探索加快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举措.方法 详细梳理与分析双备案制度下干细胞临床研究主要角色的职责变化,并对于细胞临床研究主要角色的建设进行研究.结果 结合笔者单位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及实践经验,建议医疗机构从质检平台建设、机构设置及人才培养共... 相似文献
90.
胸腹部联合伤的救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中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9):778-780
胸腹部联合伤的伤情复杂严重、诊治困难,而且病死率高。胸腹部联合伤常累及膈肌和胸、腹两大体腔的多个脏器,易发生胸、腹腔急性大出血;肺受压萎陷,纵膈移位,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组织低灌流。胸腹部联合伤伤情发展迅速且危及生命,因此,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准确无误。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一般资料统计,严重胸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