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AP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滤过 (血滤) 组和对照组,血滤组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使用HVHF进行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生命体征、氧合指数、肝肾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滤组早期HVHF治疗后患者发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APACHEⅡ评分[(13.3±1.0)分比(14.1±1.2)分]、血TBil[(20.4±11.3) μmol/L比 (28.1±10.9) μmol/L]、血肌酐[(178.7±71.8) μmol/L比 (215.6±51.3) μmol/L]、血尿素氮[(10.1±5.6) mmol/L比 (13.2±3.8) mmol/L]、血ALT[(51.3±13.2) U/L比(62.5±14.3) U/L]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氧合指数(PaO2/FiO2)(197.3±32.4 比 178.3±31.7)有显著提高(P<0.05),且在血滤治疗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逐渐上升,心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性HVHF治疗SAP能早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能改善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在SAP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ANP犬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人5%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混合液1 ml/kg体重诱导ANP犬模型.完全随机法分为胃肠外营养组(TPN)、十二指肠高能营养多聚合剂组(DP)、十二指肠营养混悬液组(DN)、空肠高能营养多聚合剂组(JP)和空肠营养混悬液组(JN),每组5只.诱导ANP后24 h开始实施各种营养支持,维持5 d.造模后每天抽血测淀粉酶、LDH、脂肪酶及SEC、CCK、胃泌素含量.每日于EN或TPN开始后收集3 h胰液,测定其分泌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HCO31、K+、Na-、Cl-含量.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各组血清淀粉酶、LDH、脂肪酶、CCK活性、胰液分泌量及K+、Na+、Cl1量均无显著差异.十二指肠营养组血浆胃泌素、SEC,胰液中HCO3-、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含量均显著高于TPN组(P<0.05).空肠营养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营养组(P<0.05),与TPN组无显著差异.JP组的血浆胃泌素含量及胰液的HCO3-、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均显著低于JN组(P<0.05).高能营养多聚合剂组的上述指标低于营养混悬液组(P<0.05).各组问胰液分泌量及K+、Na+、Cl-量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胰腺病理改变相似.空肠营养组胰腺腺泡细胞胞质内酶原颗粒数量与密度未明显低于TPN组.结论 近端空肠内低脂要素营养对胰腺外分泌无增强效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表",于2015年8—11月对上海市属第一、第三、第四社会福利院内31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310例市属养老机构老年人中,综合健康状况优良者占22.6%,一般者占23.9%,较差者占53.5%。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结论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受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老人的综合健康状况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对MS综合征的及时正确识别,手术中处理及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采用手术治疗的56例MS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如何对该病及时正确识别处理及胆管损伤的预防。结果Ⅰ型21例行胆囊切除术,Ⅱ型18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Ⅲ型10例行残留胆囊瘘修补、T管引流术,Ⅳ型7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结论Mirizzi综合征(简称MS)是胆囊结石少见并发症,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1.0%-2.7%,由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术前不易诊断,术中处理困难,易致胆管损伤,部分患者在术中发生胆管损伤后才得以诊断。识别与处理MS是手术医生面临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岳阳社区癫痫患病率,治疗缺口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为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统一调查表,对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进行整群逐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6 573人,确诊癫痫患者513例,患病率0.48%。调查前1周接受药物正规治疗255例,治疗缺口为50.29%。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总评分平均为(45.3±13.5)分,其中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起病年龄、发作次数为QOLIE-31低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癫痫患病率低,治疗缺口大,生活质量评分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便秘型IBS和正常人体血循环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寻找潜在的IBS异常miRNA表达谱.方法:按罗马Ⅲ标准临床诊断IBS,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分别选取3份腹泻型IBS、3份便秘型IBS和3份正常人的混合血清标本,miRNA表达芯片检测血清标本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miRNA表达芯片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较,腹泻型IBS血循环中2种miRNA表达下调,2种miRNA表达上调;便秘型IBS血循环中4种miRNA表达下调,59种miRNA表达上调;只在腹泻型IBS血循环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1种,只在便秘型IBS血循环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60种,miR-23b在两种IBS血循环中都表达显著下调,hcmv-miR-US5-2、hsv2-miR-H11都表达显著上调.与腹泻型IBS相比较,便秘型IBS血循环中1种miRNA表达下降,26种miRNA表达上调.结论:IBS血循环具有异常的miRNA表达谱,提示血循环miRNA可作为IBS潜在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加倍生长抑素(S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SS组、加倍SS组(DSS组)和加倍S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DSEN)。在第1、3、6、9天分别检测炎症介质(TNF-α、IL-1)和肠屏障通透性指标(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结果第3、6天DSS组和DS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SS组;第9天DS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SS组、DSS组,DSEN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SS组、DSS组(P〈0.05或0.01)。而SS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与DS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倍SS早期能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同时可能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肠黏膜的通透性,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学病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3h起,SAP组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12h与3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表达(P〈0.01)。结论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有可能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预处理对ANP大鼠的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采用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NP组、吡格列酮组和假手术组,各18只.吡格列酮组在制模前2 h腹腔注射0.2%吡格列酮20 mg/kg体重.分别在术后3 h、6 h、12 h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淀粉酶,取胰腺组织观察胰腺大体及组织学变化,分别按Hushes和Kusske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3 h、6 h、12 h,ANP组及吡格列酮组血淀粉酶、胰腺大体病理的Hughes评分和胰腺组织学Kusske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吡格列酮组大鼠术后12 h血淀粉酶、胰腺Hughes评分和Kusske评分分别为(2 980±1 080)U/L、4.50±2.07和7.50±1.05,均明显低于ANP组的(7 598±1 072)U/L、7.17±1.47和11.33±1.75(P<0.01).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降低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减轻胰腺大体、组织学病理改变,说明吡格列酮具有预防ANP的效应.  相似文献   
4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急性胰腺炎(AP)发病的20%~25%,因其病情凶险而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根据患者的I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AP困难不大,但如何早期判定为SAP,则尚无统一标准及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