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导致女性宫颈癌的病毒,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殖结局,其感染和清除机制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关系现尚未完全阐明。有相关研究显示HPV的感染与生殖道的内环境有关,内环境的紊乱与HPV感染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阴道内环境包括阴道及宫颈粘膜的免疫屏障和阴道内细菌群落,阴道内正常菌群由乳酸杆菌主导,可调节阴道内的免疫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HPV的感染。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乳酸杆菌比例降低、其他细菌比例的增高可破坏阴道内微环境,从而增加HPV的易感性。此外,HPV相关的阴道粘膜免疫紊乱也与HPV感染有关,其中包含了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紊乱及数量减少,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 cells)、CD4~+和CD8~+T细胞;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紊乱也与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主诉中重度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进入研究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16例进入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痛经症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0例,无效7例,有效率84.4%;对照组痛经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3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3.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主要引发疼痛?不孕及盆腔包块三大临床问题。腹腔镜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和首选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内异症本身的病变特点,以及在治疗重度内异症或者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方面的困难性和复杂性,腹腔镜在诊治内异症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以前需开腹才能完成的手术,目前已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腹腔镜手术有着众所周知的优点,如切口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各种细胞中雌激素α和 β受体的表达模式 ,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10 8例患有内膜异位症、腺肌症、两症并发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 ,常规光镜下按Noyes分期标准行形态学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月经周期时相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ERα信号强度在各组相应的细胞类型、相应的时相无显著差异 ,但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显示阳性信号的细胞比例增大 ,且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ER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ERβ在各组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甚至略呈下降趋势。 结论 人子宫内膜中ERα为雌激素效应的主要受体亚型 ,表达ERα的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增多以及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可能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ERβ并不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6.
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发生在会阴和腹部切口的有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即与分娩有关,但两者之间有无其他共性和个性,少见总结报道。现将我院18年问的10例会阴内异症和38例腹壁内异症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对照组为40例单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及10例双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患者; 试验组为12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囊肿(巧囊)剔除术患者, 分为单侧巧囊 < 35岁(40例), 单侧巧囊≥ 35岁(26例), 双侧巧囊 < 35岁(41例)和双侧巧囊≥ 35岁(19例)4组。比较各组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内以及手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 术后6个月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 并随访术后18个月妊娠结局。  结果  双侧巧囊 < 35岁及≥ 35岁患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24小时内FSH较术前明显增高(P < 0.05), 而E2明显减低(P < 0.05)。而畸胎瘤对照患者及单侧巧囊 < 35岁及≥ 35岁患者手术前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巧囊 < 35岁患者, 术后6个月基础FSH恢复至正常范围者占77.8%, 而双侧巧囊≥ 35岁患者中基础FSH恢复至正常范围者仅占5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手术侧与未手术侧卵巢缩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8个月妊娠率非巧囊组(92.9%)明显高于巧囊组(45.2%)(P < 0.05);单侧巧囊 < 35岁、单侧巧囊≥ 35岁、双侧巧囊 < 35岁及双侧巧囊≥ 35岁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60%、37.5%、46.2%和16.7%, 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 0.05), 其中以双侧巧囊≥ 35岁患者的妊娠率最低。  结论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大部分年轻患者可以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注意围手术期卵巢功能的评估和卵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4年4月到2007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点、辅助治疗、随访结果和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复发和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1)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后2年,患者痛经程度减轻,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值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症状复发率34.7%,复发中位时间30个月。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和子宫体积更大,术后妊娠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妊娠者(P<0.05)。(3)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更大、多发腺肌瘤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更高(P<0.05),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妊娠率68.8%,分娩率46.9%。妊娠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未发现影响妊娠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局限性腺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妊娠。年轻、子宫体积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术后妊娠对复发有保护作用。术后联合GnRHa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但对妊娠的益处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是一种常见而又棘手的妇科疾病。本研究通过检测内异症患者腹水和内膜组织中 ,正常T淋巴细胞分泌的受激活调节因子 (regulatedonactivation ,normalTcellexpressedandsecreted ,RANTES)的表达 ,探讨RANTES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及标本采集 :研究对象为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3月 ,在我院妇产科经腹腔镜确诊的 2 8例内异症患者 ,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纳入标准 :育龄期妇女 ,月经规律 ,周期 2 8~ 32d ,无其他内分泌、免疫和代谢性疾病 ,术前 3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治疗。另外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overexpression of p53, EGFR, e-erbD-2 and e-erbB-3 in endometrioid carcinoma of the ovary an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tcance of these resdts, especially, eoexlsting overexpression of p53 and one of the member of type I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 Methods. Overexpressions of the p53, EGFR, e-erbB-2 and e-erbB-3 protein were studied by immunohlstochemistry in paraffin-embedded tumor tissue from 28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id carcinoma of the ovary. Results. 11 (39.3%), 13 (46.4%), and 14 (50. 0%) were stained positively with p53, e-erbB-2 and c-erbB-3 monoclonal ant/bodies. 13 (46. 4%) was stained positively with EGFR polyclonal antibody.There were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EGFR, C-erbB-2, c-erbB-3 and histologic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percentage of tumors with over expression of p53, EGFR, C-erbB-2 and c-erbB-3 was higher in those with stage Ⅰ~Ⅱ tumor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stage Ⅰ,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tumor after initial surgery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A high survival rate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out p53, EGFR, c-erbB-2 and c-erbB-3 overexpression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with. A highest survival rate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oth p53 and one of EGFR, c-erbB-2 and c-erbB-3 negative compared with those both positive or either of both positive. Concltrsion. Overexpression of p53, EGFR, c-erbB-2 and C-erbB-3 resulted in a poorer prognosis respectively. Overexpression of both p53 and one of the EGFR, c-erbB-2 and e-erbB-3 is a worse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id carcinoma of the ov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