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声导向活检在可疑小乳腺癌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needle biopsy,US-CNB)在可疑小乳腺癌(<2cm)肿块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对50例可疑为乳腺癌的小肿块行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其病理诊断结果与手术切除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引导50个病灶中45个为恶性,5个为良性,术后活检证实2个假阴性,穿刺活检诊断阳性率为95.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US-CNB是一种安全、准确、微创的操作,其诊断阳性率与穿刺针数、病变大小、病变组织类型等密切相关,诊断后应强调对良性病例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声成像技术被应用于乳腺癌的诊疗中,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主要的超声诊断方式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联合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可更高效、精确地实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乳腺癌侵袭性的评价。本文就乳腺癌NAC疗效的评价方法及侵袭性的评价指标、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可以通过人群筛查早期发现结肠癌,从而降低死亡率。为了探讨结肠癌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比较生存素(Survivin)、重组人Caspase-3、增殖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4B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检查后诊断为BI-RADS4B级的60例女性患者(共65个肿块,其中恶性44个,良性21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均行病理证实,比较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显像特征及其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特征.结果 良性组和恶性组在增强顺序、造影模式、造影后范围有无显著增大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内部造影剂分布、周边穿入或扭曲血管、充盈缺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边缘带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恶性组边缘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消除斜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而平均渡越时间、达峰时间低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边缘带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消除斜率高于其内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渡越时间、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边缘带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消除斜率、平均渡越时间、达峰时间与其内部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BI-RADS4B级恶、良性肿块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8%(41/44)和76.19%(16/21). 结论 使用超声造影对BI-RADS4B级肿块可以进一步良恶性鉴别,可以提高BI-RADS4B级肿块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全身性疾病.已知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异质细胞群,其与乳腺癌的进展呈正相关.CAFs存在多种表型和功能性群体,这可能与其自身高度的异质性有关.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CAFs在乳腺癌进展中起主导作用.CAFs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外泌体参与上皮-间充质转化及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现将我院经病理诊断的12例乳腺错构瘤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彩超诊断宫颈癌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6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经阴道及经直肠二维声像图和CDF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晚期宫颈癌的经阴道及经直肠彩超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分宫颈增大、宫颈部边界呈虫蚀状的液暗区,合并宫腔内积液,宫颈外浸润性肿块等图像改变,宫颈处血流信号丰富;而早期宫颈癌宫颈无明显增大,仅见宫颈管内强光斑,血流信号无增多。宫颈部动脉阻力指数无特异性。结论腔内彩超对宫颈癌术前判断病变范围、侵犯范围、鉴别诊断都有较大的价值,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常规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期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8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例,实验组18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检查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FPSA、TPSA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3、6、12、28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FPSA、TPS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PSA及TPSA曲线图显示实验组各时间点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骨髓抑制Ⅱ度和Ⅲ度患者总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凝血功能、胃肠道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见谷草转氨酶(AST)或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经保肝治疗后好转,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优于单用内分泌及放射治疗,副作用以骨髓抑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了血清CYFRA21-1、CA72-4、CA125同食管癌患者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9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90例食管癌患者血清CA125、CA72-4和CYFRA21-1的浓度水平,同时采集患者病理分期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从数值来看CYFRA21-1、CA125、CA72-4随分期的增加其水平呈增高趋势.CYFRA21-1组中Ⅱa期(P<0.01)、Ⅲ期(P<0.05)、Ⅳ期(P<0.01)及淋巴结阳性组(P<0.01)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Ⅱb、Ⅲ期、Ⅳ期同0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期同Ⅰ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Ⅳ期同0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A72-4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三指标水平淋巴结阳性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与不同pT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r=0.210,P<0.05),余指标与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 CYFRA21-1可以区分食管癌早期(0期和/或Ⅰ期)与晚期(Ⅱb期,Ⅲ期,Ⅳ期),CA125可以区分食管癌0期与Ⅳ期;CA125与pT分期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经皮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5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CEUS及粗针穿刺,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以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以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CEUS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ROC曲线评价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CEUS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病理诊断共检出206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76个,非转移性130个。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9.7%,特异性为94.6%,准确度为85.4%;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的敏感度为84.0%,特异性为96.9%,准确度为92.2%;CEUS检查的敏感度为88.3%,特异性为98.4%,准确度为94.7%;三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3.4%,特异性为99.2%,准确度为97.1%;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弹性成像、CEUS的一致性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三者联合诊断的一致性最好(Kappa= 0.683、0.828、0.884、0.937,P < 0.05)。ROC曲线显示: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CEUS和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0.712、0.738、0.756。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CEUS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更高,对术前乳腺癌患者同侧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