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三姓考正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2005,25(12):898-899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最早认为《千金》所用“姓”字为“炷”字之误者,是日本江户时期医家多纪元坚等所撰《影宋本千金方考异》(公元1849年)中称:“‘姓’恐‘炷’譌。”《类编》或据此。然《千金翼方.卷二十四》亦收录此法,文字虽略有出入,而“三姓”却沿袭《千金》,并无不同。又《千金翼方.卷十一》(以下简称《翼方》)还有灸牙痛法:“取桑…  相似文献   
12.
阿是穴命名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是穴 ,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 ] 至于阿是穴名之涵义 ,诸家多以为“痛处为是” ,此说值得探讨。考最早将“阿”释为“痛甚”者 ,为日人小阪元佑 ,他在《经穴纂要》中引《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今人痛甚则称阿云云”。[2 ] 然《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内 ,“阿”字并无疼痛之义。查《汉书·东方朔传》 :“上令倡监榜舍人 ,…  相似文献   
13.
施行针刺疗法时,为了确保疗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一些事项引起注意。《灵枢·九针十二原》:“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这都指出了针刺不当,非但不能使病痛向愈,反而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内经》也提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原则与方法。如《灵枢·五禁》:“何谓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灵枢·逆顺》:“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这又清楚地指出对某些病症的有  相似文献   
14.
腰腿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针灸对腰腿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对坐骨神经痛、腰痛的治疗,已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近年来除采用传统的体针外,还采用了水针、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等方法,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按不同针灸方法综述如下: 一、体针腰腿痛体针几乎均有效,但选穴很重要。急性腰扭伤远道取穴比局部取穴重要,可选的穴位有精  相似文献   
1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3,23(2):126-127
读曹大明、路玫两位老师撰写的"担截'法新解"(见<中国针灸>2002年第4期272页)一文很有感触,由于笔者曾发表过拙文"破译担截法"(见<中国针灸>1995年第4期44页),因此对"担截"法的"新解"要再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16.
17.
穴名探意     
十四经穴的命名,古人有许多方法,有的按经络学说,有的按藏象学说,有的按解剖特点,有的按经穴作用,有的按自然象形,等等。本文仅选择几个以取穴姿势命名的穴位作初步讨论。 1.环跳“环”是旋转的意思。《大戴礼记·保傅》日:“亟顾环面。”卢辩注:“环,旋也。”《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钟鼓为节。”郑玄注:“环,犹旋也。”取本穴时,必须伸下腿,屈上腿,旋转髀枢(髋关节),形成的姿态,如单腿起跳状。因此命名“环跳”。  相似文献   
18.
古人对穴位的命名,有部分是直接接所处部位的名称定名的。由于古代有些部位名称,现在已不常用,所以由此而取名的穴名,也就难以使人理解其涵义。本文仅对这类穴名,选择部分作初步讨论。 完骨 “完骨”一名,在《内经》中既作部位名,又作穴名。前者如《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灵枢·经筋》:“上结于完骨”。《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等;后者如《素问·气穴论》:“完骨二穴”。《医宗金鉴》释“完骨”部位为:“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张隐庵曰:“耳后高骨为完骨”。即颞骨乳突。本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当“完骨”部的后下方,穴名即以部位名名之,故名“完骨”。  相似文献   
19.
<正>缪刺为《内经》刺法名,首见于《灵枢·终始》,《素问·缪刺论》对其作了具体的论述。然目前针灸界对其命名尚存有不同意见,以至于影响缪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有鉴于此,仅就手头资料,述之于下,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道批评指正。《素问·缪刺论》一开始,就把病邪从外入侵人体的途径,至络至经的次第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又着重指出本论系探讨病邪客于络,而尚未"入于经"的问题。其具体情况是:"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相似文献   
20.
“絮刺”解     
近代杨永璇先生将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称作“絮刺”。这一名称使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用这个“絮”字作刺法名呢?考《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员针者,取法于絮针……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九针内容作了诠释。这些内容被后世针灸著作纷纷转载,如《针灸大成·四卷·九针式》亦照此转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针灸针,有些原是从絮针发展而来的。七星针叩刺,从针刺的操作来看,如刺得轻就似员针“按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刺得重,则似锋针“写热出血,发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