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脂肪乳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8)、B组(脓毒症组,n=18)、C组(脂肪乳组,n=18)。 A组仅行盲肠探查术,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 A、B组术后即刻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8.6 mL/kg,C组术后即刻给予脂肪乳18.6 mL/kg。比较两组大鼠3、6、12、24 h的心肌力学指标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 ),以及24 h后线粒体改变。结果 B组3、6、12、24 h LVSP明显低于A组(P<0.01);C组3、6、12 h LVSP明显低于A组(P<0.01),24 h LVSP低于A组(P<0.05)。C组3、6、12、24 h LVSP明显高于B组(P<0.01)。 B组和C组3、6、12、24 h+dp/dt max和-dp/dt max均明显低于A组。但C组3、6、12、24 h的+dp/dt max和-dp/dt max明显高于B组。 C组的线粒体破坏明显轻于B组。结论脂肪乳能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肌功能,保护线粒体。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及选择.方法 通过观察严重急性创伤导致颈椎或高位胸椎骨折或脱位1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损伤平面在人工气道类型选择中的作用及初次人工气道类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结果 C4、C5、C6平面损伤患者1周后改成气管切开率分别为100.0%(12/12)、92.9%(26/28)、18.2%(2/11);C4与C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3,P>0.05);C5与C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62,P<0.05);并且初次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者发生VAP分别为24.3%(10/41)、53.5%(38/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01,P<0.05).结论 高位截瘫患者气管插管比气管切开有更高VAP的风险,对于损伤在C5脊神经及以上水平的患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脉搏指标剂连续心排量(PICCO)导管在外科严重脓毒症血管外肺水(EVLWI)监测中的临床意义及护理.方法:30例外科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O2/FiO2)分成两组:A组:PO2/FiO2<150、B组:150相似文献   
24.
嗜铬细胞瘤因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常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临床症状,手术治疗为其根本方法,对于无症状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不充分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我们成功治疗了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术中出现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6月建立重症急救医学部,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院前科的急危重症诊治学科群.医学部为半开放式的内循环模式,以建立健全的危重病预警系统为导向,以危重病患者救治体系与监护体系为主导,以危重病患者医疗护理救治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促进急诊医学、重症医学I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半年多实践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通过灵活应用"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测系统"、组建快速抢救反应团队参与院内其他科室危重病患者抢救、强化将重症医学学科理念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急诊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因为资源整合,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重症急救医学部内的医生和护士临床、科研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经验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分析与鉴定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类型及耐药情况,探讨ICU患者胃液pH值与真菌的直接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60例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8年12月至201 1年10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48 h的重症患者.通过鼻胃管收集其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样本分为pH值≤2.0、pH值2.1~3.0、pH值3.1~ 4.0、pH值4.1~5.0、pH值5.1~6.0、pH值6.1~7.0组;同时进行胃液真菌培养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胃液酸度对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再按照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成存活组(102例)和死亡组(58例),分析组间胃液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 ①胃液pH值<4.0时,几乎无真菌生长;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②胃液总样本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7.9%(55/197),其中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8.2%(21/55)和61.8%( 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真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40.0%( 22/55)和60.0%( 33/55),其中存活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54.5%(12/22)和45.5%( 10/22),死亡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分别为27.3%( 9/33)和72.7%(24/33).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耐药率分别在4.7%~14.3%(平均10.1%)和0~ 60.0%(平均28.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真菌培养阳性率随着胃液pH值的增大而明显升高;非白色念珠菌是胃液培养的主要真菌,其耐药率高于白色念珠菌,数量增加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7.
ICU重症感染不同抗菌治疗方案药效经济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抗生素使用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3档 ,并主张由低至高档用药。近几年形成的新治疗观点却主张对院内获得性中重度感染应首选高档抗生素治疗 ,本研究将结合临床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药效经济比 (cost effectiveness) [1,2 ] ,以探讨合理方案。材料与方法(一 )病例选择 :1999~ 2 0 0 0年住我院ICU危重病人且合并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感染 ,其指标包括体温升高 (体温 >38 5℃ )或冷休克 (体温不升 )。白细胞水平 >1 2× 10 9 L ,中性分类 >85% ,有明显的感染灶或高度怀疑败血症 (菌血症 ) ,且随后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除外…  相似文献   
28.
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笔者在中专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所体会,现提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中专生常见的特殊心理一般为:(1)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许多中专生原本将升入重点中学作为第一目标,进而升入大学,上中专并非所愿;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便感到前途茫茫,严重的会自暴自弃,荒废学业。(2)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有些中专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以考入中专、转成非农业户口为满足,学习上失去动力,终日无所作为。(3)嫉妒心强,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意识。为在某一方面出人头地,常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29.
急性肝损伤是创伤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盐酸戊乙奎醚( 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是对M受体亚型有高选择性的新型莨菪类胆碱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有机磷中毒及肾、胆绞痛的治疗[1].近有实验证明,PHC对脓毒症大鼠及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2].作为一种新药,其使用剂量尚存争议.我们探讨PHC对创伤性休克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跟踪监测心肺功能多项指标,评估健康成人短期高海拔休息与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及随时间和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方法:以2003-09/10深圳至西藏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0名雅江行队员为观察对象,男14人,女6人,高原旅行1个月,海拔高度从500~5400m。监测观察对象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心率乘积和收缩压心率乘积,分别于休息时、运动时记录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入高原时间(出发前,入高原第1,2,3,4周)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对象20人:①性别差异情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测试指标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别(P>0.05)。②不同海拔高度对健康成人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的影响: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收缩压心率乘积、呼吸心率乘积随海拔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1)。③进入高原不同时间段健康成人的心肺功能变化:入高原后第1周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呼吸乘积、心率呼吸乘积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血氧饱和度入高原后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进入高原第4周时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值与出发前无差别(P>0.05)。结论:①在平原和短期进入高原状态对健康成人心肺功能变化无性别差异。②高原缺氧对健康成人短期高原旅行的影响较明显,尤其在进入高原第1周内。急性高原疾病亦发生在进入高原的第1周内,随着高原居住时间的增加,机体逐渐适应高原缺氧。③机体对高原缺氧的反应与在高原停留的时间长短和适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