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肝动脉灌注血管生成抑制剂合成的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20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移植Morris Hepatoma3924A肝癌小瘤块(2mm^3),移植术后第13天时进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在荷瘤大鼠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至肝动脉而采取以下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组:碘化油(0.1ml)+丝裂霉素(0.1mg)+TNP-470(5.0mg)(10只);对照组:碘化油(0.1ml)+丝裂霉素(0.1mg)(10只)。治疗后再次进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2,比较肝肿瘤体积变化(V2/V1)。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经介入治疗前后的肝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0.04cm^3和0.15cm^3以及0.04cm^3和0.34cm^3。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体积平均增长倍数(V2/V1)分别为4.11和9.14。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抑制肝肿瘤体积的增长(P〈0.01)。结论在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肝动脉灌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抑制肝肿瘤体积的生长。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化疗栓塞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4 5例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 ,于TACE术前、术后 1、3、7d及 1个月抽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法 )定量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 ,同时对 2 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 17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CC组血浆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 (P =0 0 0 6 )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0 3)。血浆VEGF表达水平随HCC患者TNM分级的升高而逐步升高 (P =0 0 4 4 ) ,较高血浆VEGF表达见于肿瘤较大 (P =0 0 0 6 ) ,以及并发有门脉癌栓 (P =0 0 11)、远处转移 (P =0 0 17)或动 门脉瘘 (P =0 0 2 6 )的病人。血浆VEGF的水平与血小板水平弱相关 (r=0 312 ,P =0 0 38) ,与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不相关 (r =0 0 6 8,P =0 6 5 8)。TACE术后 1d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其后 3、7d逐渐下降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VEGF变化率 (术后 1个月 /术前× 10 0 % )与患者碘油积聚 (rs=0 4 94 ,P =0 0 0 1)及病灶变  相似文献   
433.
兔移植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兔移植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相关病理特征。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 ,分为 2组 ,采用经皮门静脉穿刺或剖腹门静脉插管的方法 ,直接种植VX2瘤株于兔门静脉内。分别于术后2~ 5周行B超、CT及门静脉造影 ,并分期处死后进行病理检查 ,观察肿瘤生长的影像学与病理特征。结果 两种方法接种的成功率分别为 89%、94 % ;术后 2周瘤体直径≤ 1 .0cm ,局限于门静脉分支内 ,3周肿瘤直径 >1 .0cm且向肝内生长 ,4~ 5周肿瘤在肝内呈弥漫性生长、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结论 以VX2瘤株直接种植于兔门静脉能成功地制作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模型 ,其影像和病理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相似  相似文献   
434.
结节型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综合应用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STACE)和无水乙醇注射术(PEI)与单独应用STACE治疗结节型肝癌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临床诊断为结节型肝癌56例,共有瘤体66个,肿块直径2.2~5.0 cm,平均4.1 cm.随机分成STACE治疗组26例,STACE PEI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其1、2、3年累计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STACE组1、2、3年的累计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是15.4%、34.6%、42.3%和96.2%、80.1%、65.4%.STACE PEI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是3.3%、10.0%、16.7%和96.7%、83.3%、76.7%.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第2、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独STACE组,而其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单独STACE组.结论与单独应用STACE比较,联合应用STACE PEI治疗结节型肝癌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患者的重复治疗次数,是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结节型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5.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癌(HCC)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是否加快肝纤维化的发展趋势。方法 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HCC)首诊病人,共行3次TACE术,手术间隔时间为1个月,定期测量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并选取20例健康人测量以上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经统计检验发现HCC病人肝纤维化4项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TACE术后4项指标呈进行性增高,第2次TACE术后1个月复查变化明显(P<0.05),第3次TACE术后复查指标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 重复进行TACE治疗HCC将加快肝纤维化发展趋势,在行TACE治疗时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提出在行TACE的同时须加强护肝及肝纤维化逆转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6.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20例均行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 肿瘤大小约10 cm×14 cm×16 cm~15 cm×17 cm×30 cm;肿瘤的形态绝大多数不规则.所有肿瘤均位于腹膜后间隙.(2) 20例脂肪肉瘤中,17例肿块中含有典型的脂肪成分,其CT值为-20~-130 HU,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肿瘤的上部呈软组织密度,下部呈囊性改变;另2例为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扫CT值为20 HU,1例增强无强化,另1例未行增强扫描.结论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以及判断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分化型脂肪肉瘤或含脂肪的其他类型脂肪肉瘤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37.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一组为介入科对73例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作经皮穿刺曲张静脉硬化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另一组为肝胆外科对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外科断流术.比较两组术后反应和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追踪随访术后肝功能、复发出血情况和生存状态;首次出血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1)介入断流术的并发症:发热(76.9%)、腹痛(58.5%)、腹胀(3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科断流术术后并发症:死亡(3.1%),呕血或黑便(7.1%),门静脉血栓形成(18.4%),感染包括脓肿、败血症(5.1%)等;(2)介入断流术1、2、3、4、5年的累计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8.46%、29.23%、35.38%、38.46%、38.46%;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85%、90.77%、86.15%、83.08%、81.53%.外科断流术1、2、3、4、5年的累计复发出血率分别为:27.36%、36.72%、42.58%、45.67%、48.93%;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9.63%、75.48%、72.32%、70.15%、69.68%.结论 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止血效果明确,尤其适合肝功能B级和C级患者的止血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38.
目的 探讨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治疗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SA)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子宫肌瘤患者 ,采用 5FYashiro导管分别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内 ,注入真丝粒及明胶海绵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在操作中运用球管倾斜 ,小焦点 ,脉冲间断透视 ,路标等技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在熟练的DSA技术配合下 ,全部病例均栓塞成功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手术操作时间为6 0 .5± 15 .1min ,曝光时间为 2 0 .3± 5 .2min ,手术中造影剂用量为 5 0ml,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 ,合理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操作技术 ,不仅有利于手术迅速进行 ,而且减少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439.
多层螺旋CT扫描正常内耳容积再现技术成像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T)正常内耳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对10例(20耳)健康志愿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双侧耳分别进行重叠放大重建,重建间隔分别采用0.1mm(重叠86.7%)、0.2mm(重叠73.3%)、0.3mm(重叠60%)、0.4mm(重叠46.7%)和0.5mm(重叠33.3%),然后以容积再现技术(VRT)对内耳进行图像重组,比较不同重建间隔对VRT图像质量的影响。调整VR重组的阈值,分别选择-1000~0HU、0~ 1000HU和-1000~ 1000HU,比较3组阈值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三组阈值间VRT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1000~ 1000HU为最佳,其图像内耳结构显示完整、清晰,边缘清晰锐利,立体感较强,无明显伪影;以阈值-1000~0HU所得图像最差,内耳结构显示粗细不均、密度不等,半规管显示不完整。重建间隔为0.1和0.2mm时图像立体感较强,分辨力较高,内耳结构显示清晰。结论:MSCT内耳成像0.75mm准直器宽度时选择0.2mm重建间隔所得VRT图像质量最佳;VR图像重组时阈值-1000~ 1000HU时内耳三维结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440.
骨骼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因和病理股骨头是骨坏死的常见部位,引起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缺血。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引起缺血的因素可分为创性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部的血供分别来自关节囊附近血管和圆韧带血管。关节囊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为旋股内、外侧动脉。由于这些部位的血管都较细小,容易发生损伤,且少有侧支循环,一旦外伤和骨折引起血管断裂、阻塞,便会影响股骨头的营养,使之发生变性坏死。非创伤性因素很多,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酗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