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医学影像学的国际间交流亦不断增多,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仅只有数人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到今天来自中国的与会者已达到数百人.  相似文献   
32.
常规MRI、定量MRI和MRS对海马硬化定侧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常规MRI、定量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 30例HS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定量MRI和MRS检查,并进行定侧诊断,其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0例中常规MRI显示海马形态和/或信号异常23例,其中能定侧诊断18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定侧正确17例;定量MRI诊断海马单侧或双侧萎缩25例,能定侧诊断2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定侧正确21例;MRS显示单侧或双侧NAA/(Cho Cr)值减低28例,能定侧诊断27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定侧正确26例.常规MRI、定量MRI和MRS对HS的定侧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67%(17/30)及94.44%(17/18),70.00%(21/30)及91.30%(21/23),86.67%(26/30)及96.30%(26/27).结论 常规MRI、定量MRI和MRS对HS定侧诊断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即MRS>定量MRI>常规MRI扫描(P<0.05);3种方法对HS定侧诊断特异性均很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3.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肩Yu、手三里、曲池、合谷)对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同时进行BOLD fMRI扫描,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另外,随机选择其中5例不同时间段重复观察,评价兴奋区的可重复性。结果 针刺状态下,12例受试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SM1)被激活,其中有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兴奋、8例运动前区(PMA)兴奋。激活区检测的可重复性>80%。结论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能特定性地激活相应的脑皮层兴奋区,特定功能穴位群的选择与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34.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MMP-2、VEGF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MMP-2和VEGF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子宫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子宫异位妊娠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其中宫颈妊娠49例、峡部妊娠9例、瘢痕妊娠60例、宫角妊娠4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122例患者中,24例因异位妊娠清宫术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行两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其中宫颈妊娠10例、峡部妊娠1例、瘢痕妊娠12例、宫角妊娠1例;余98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所有存在阴道出血患者于介入术后均停止出血;介入术后序贯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于清宫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完全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用于子宫异位妊娠清宫术后大出血的急救治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可作为子宫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36.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常预后不佳 ,一个不常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就是HCC的自发破裂出血。在东南亚 ,HCC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 12 %~15 % ;日本为 10 % ;香港为 14.5 % ;台湾为 12 .4 %。由于HCC患者多合并有肝硬化 ,或者因肿块范围过大 ,或侵及门静脉或 (和 )下腔静脉而使外科切除无法进行。因此一旦HCC发生破裂出血 ,如不采取适当的治疗 ,其死亡率为 10 0 % [1] 。近年来 ,随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 ,HCC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详细了解HCC自发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胸部双能减影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对信号检出效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对信号的检出效能。方法将200个直径为4mm塑料小球作为信号分别置于塑料板和健康志愿者右胸上部摄取CDR和DES片。由3位放射科医师用5等级判别法各自独立阅片,用ROCkit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当信号置于塑料板上时,CDR和DES的Az值分别为0.9931和0.9879,P值为0.4851(双尾)>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信号置于右胸上部时,CDR和DES的Az值分别为0.7276和0.8561,P值为0.0002(双尾)<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可以去除肋骨对胸部信号的遮挡,使DES对胸部信号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CDR,提示DES在胸部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8.
听骨链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听小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资料与方法 对43例患者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利用密集放大的重建图像,采用手动编辑,先移去听小骨周围的骨质,仅保留听小骨,用经编辑的轴位图像进行SSD三维成像。结果 40侧正常耳的听小骨三维SSD显示了听小骨的细微结构,还反映了听小骨之间的关系。病变听小骨的三维SSD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的表现基本相符;慢性中耳炎25耳中,22耳进行了听小骨SSD成像,10耳见有骨质破坏;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耳均见有听小骨发育不良;外伤后听力下降5耳中,1耳锤砧关节脱位和1耳并有移位的锤骨骨折在听小骨三维SSD成像直观地显示。结论 螺旋CT扫描和三维SSD有利于听小骨的显示和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9.
对腰骶椎X线的判读究竟存在着多大个体内和个体间的误差,Bergen大学和Deaconess医院对此作了调查,在瑞典每1000居民每年大约有46人作了该方面放射检查,而在英国为27人。在2个月内由3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医生独立对200例病人作了诊断。病人年龄为13~93岁,男性78例,女性122例,均因下腰椎痛由诊所医生转诊而来,摄腰椎正侧片、腰骶侧位片、骶骨后前位片包括双侧骶髂关节,表现按“正常”、“轻度”或“重度”进行划分,后两者在统计学上归为“异常”。对椎管宽度和小关节列为“不可评判”。照片质量分为“够诊断标准”或“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61例共75段长段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长度为10.7~40.5 cm,平均(24.7±7.8)cm。其中13例共13段闭塞动脉采用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8例共62段闭塞动脉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结果两种方法结合共有55例69段闭塞动脉再通成功,其中47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无明显改善。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2例因并发症较严重放弃介入手术,余7例经处理后均得以妥善治疗,未影响临床疗效。术后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为75.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可行性强,近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其可部分取代传统外科手术,可作为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