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全国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09 08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男女病例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62∶1;春、冬季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占81.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学校(占97.0%),尤其是小学。 结论 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仍比较发达国家高,应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并建议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2.
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的执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黔东南州996名儿童家长,并分别组织卫生、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结果95.0%以上的家长认为接种证有用;94.8%的家长认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有意义。3.6%的家长认为查验接种证没必要,这部分家长认为接种记录没有了,可能会导致盲目补种进而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另外,担心负担不了接种费用。卫生部门持赞同意见;教育部门也认为很有必要,但顾虑凭接种证入学可能会影响入学率。结论尽管实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应该大力推行该制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唐河县1986~2005年恶心肿瘤水平和演变过程。[方法]SPSS软件对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986~2005年唐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波动在92.10~130.50/10万之间;恶性肿瘤死亡以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为主。[结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2001~2005年该地区死亡癌症水平高于2004年全国的死亡水平,相当于美国70年代中期死亡率水平。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食道癌的死亡水平一直在高位徘徊。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中国狂犬病高发地区儿童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行为状况.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取典型抽样方法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广东和贵州两省选取2所地市级小学、2所县级小学、4所乡镇级小学和4所村级小学,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在各个年级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408名小学生中290人次发生狂犬病暴露,其中47.93%的小学生在暴露后自行进行伤口处理,16.55%自行前往医疗机构就诊,63.79%告诉家长或教师,23.10%的小学生暴露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广东省小学生暴露率低于贵州省,而暴露后处置行为率高于贵州省.在发生暴露的学生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校级别间的暴露后自我应对情况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小学生暴露后用酒精消毒和主动就诊行为的比例均较低,但暴露后告诉父母或老师的比例则较高.结论 广东和贵州两省小学生狂犬病暴露后部分未进行任何处置,应加强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35.
症状监测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90年代始,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飞速发展。事实上早在“症状监测”概念提出之前,已经具有与该理念相符的疾病监测手段。例如,建立全球网络的AFP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而警示脊髓灰质炎的发生[1];流感样病例监测,则通过“发热、咳嗽”等非特异性症状来指示流感流行及检测暴发疫情[2]。上述监测系统,其本质均为利用传统公共卫生资源的症状监测。  相似文献   
36.
近1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疾病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定位,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意识普遍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传染病实验室网络体系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豫鲁皖三省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解中国小学新生的预防接种状况 ,在豫鲁皖三省 ,按照便利原则抽取小学新生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共调查小学 18所 ,其中农村小学 8所、城市小学 10所 ;小学新生 2 2 35人 ,其中城市小学 14 12人 ,农村小学 82 4人。有预防接种证 12 84人 ,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 5 7 4 %。无预防接种证但在当地接种点查找到预防接种记录的 5 87人 ,占 2 6 3%。因此有预防接种记录的共 1871人 ,占 83 7%。在所有小学新生中完成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全程免疫的占 6 2 9% ,完成卡介苗 (BCG)免疫的占 81 9% ,完成麻疹疫苗 (MV)全程免疫的占 5 5 2 % ,完成乙型肝炎疫苗 (HepB)全程免疫的占 6 7 3% ,完成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全程免疫的占 70 3% ,接种白破联合疫苗 (TD)的占 32 7% ;也即缺种或漏种OPV、BCG、MV、HepB、DPT、TD儿童的比例依次为 :37 1%、18 1%、4 4 8%、32 7%、2 9 7%、6 7 3%。调查发现 ,城市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各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高于农村小学 ;在城市小学新生中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各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低于整体水平。如果在入学时严格查验预防接种情况 ,并对缺种或漏种的新生进行补种 ,可有效提高小学新生的接种率。对婴儿时未免疫的贫穷地区儿童、计划外出生儿童、城市流  相似文献   
38.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检手段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验证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综合积分筛检脑卒中高危个体的效能及其作为预测因子的相对危险度.方法 在北京、上海、唐山和福州市共设立5个中心,以整群的方法抽取人群中年龄≥40岁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选择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脑卒中发病随访.结果 共随访48 481人年,随访过程中新发脑卒中182例,脑卒中发病3.75/1000人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动力学积分值<75分的调整卒中相对危险度(RR)为9.3,且积分值降低与脑卒中RR值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动力学积分是进入Cox回归方程中最强的因素.筛检试验评价显示,血液动力学积分筛检卒中高危人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80.77%、67.55%、67.65%和0.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结论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值是脑卒中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近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流行蔓延趋势。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R软件和GeoDA对布鲁氏菌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再用MapInfo进行专属地图表达。结果2004和2005年内蒙古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9.63/10万和38.23/10万;全局Moran’SⅠ系数分别为0.2404和0.4786;局域系数统计分析显示2004年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存在一个高值聚集区,2005年存在两个高值聚集区,同时出现低值聚集区;局域Moran’SⅠ系数显示2004和2005年Moran’SⅠ小于0的地区分别有27和26个,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高地区,Moran’SⅠ大于0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低地区。结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大小的分布存在一定空间统一性和差异性,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蔓延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进口与进口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1996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有关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研究文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2篇文献符合人选标准,国产与进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照试验10项、进口与进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照试验2项。国产与进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合并比值比(OddsRatio,OR)=0.8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59,1.11);全身不良反应合并OR=0.78,95%CI为(0.50,1.03)。甲1(H1N1)亚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0.94,95%CI为(0.78,1.14);甲3(H3N2)亚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1.01,95%CI为(0.87,1.17);乙(B)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1.35,95%CI为(0.98,1.85)。进口与进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合并OR=1.19,95%CI为(0.60,2.37);全身不良反应合并OR=1.15,95%CI为(0.71,1.87)。H1N1亚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1.27,95%CI为(0.37,4.37);H3N2亚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1.29,95%CI为(0.39,4.33);B型血清抗体阳转率合并OR=0.95,95%CI为(0.46,1,37)。结论国产与进口、进口与进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血清抗体阳转率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