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病变可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使宫颈锥切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激光锥切术(L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宫腔镜辅助宫颈CKC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导致的并发症少、简单易学等优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早期异常宫内妊娠的预后进行判定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门诊诊治的有阴道出血的早期异常宫内妊娠患者,自就诊之日起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计算P及β-hCG的变化率,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共有1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其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43例)、稽留流产组(37例)、难免流产组(41例)。难免流产组第二次检测的β–hCG及P值均低于第一次检测的结果 (P〈0.001);另外两组第二次检测的β–hCG均高于第一次检测的结果 (分别为P=0.006及P〈0.001),而P的两次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947及P=0.05)。β-hCG的变化率以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为最大(与另外两组比较,均为P〈0.01),稽留流产组最小(与另外两组比较,均为P〈0.01)。P的变化率以难免流产组为最大(与另外两组比较,均为P〈0.01),而另外两组P的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可以简单、快速的诊断难免流产,而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可以为临床上鉴别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的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该院2002年6月~2009年9月诊治的53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的7.21%,术前诊断率33.96%,误诊率66.04%,大部分经手术及病理确诊,部分依据B超结合血β-HCG诊断,全部患者愈后良好.结论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应提高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认识、详询病史,结合β-HCG、B超及腹腔镜等综合分析,争取在未破裂前诊断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他莫昔芬(TAM)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诊了46例绝经后服用TAM超过6个月的妇女,其中22例经宫腔镜手术及内膜病理证实为内膜息肉(A组),24例宫腔镜检查未发现息肉(B组)。比较2组服用TAM的时间、剂量,经阴道超声波(TVS)检查的结果,并分析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息肉组妇女的体重明显重于非息肉组(P=0.013),且比非息肉组服用TAM的时间长,TAM的累计剂量增加(P值均为0.002)。经阴道超声波检查示息肉组子宫内膜增厚或者宫内异常回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息肉组(P=0.019)。结论:肥胖,长期服用TAM超过2年或累计剂量超过15g是绝经后妇女服用TAM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TVS提示内膜增厚或者宫内异常回声有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内膜息肉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阴道后壁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68岁,孕 3产 3,绝经 16年,因发现阴道肿物渐进性增大伴便秘及肛周坠胀痛 3个月,于 2003年 3月 31日收入院。入院后妇科检查:阴道左后壁有一分叶状、质韧肿物,6cm×6cm×5cm大小,边界清,活动良好,有压痛。子宫及双侧附件无异常。阴道B超及CT均提示:阴道左后壁、直肠前方可及 4 9cm×5 6cm×5 6cm不规则、由多个大小不等圆形低回声融合成的包块,边界欠清晰,与阴道壁及直肠壁关系密切。入院后予肿瘤穿刺行活检,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瘤伴黏液变性,神经鞘瘤待排。于 2003年 4月 16日,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阴道壁肿瘤切除术。术中情况:直…  相似文献   
96.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病变的几个焦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853年法国医生Desomeaux应用早期的内窥镜观察了“子宫内口”,首次报道了“宫腔检查”。1869年,爱尔兰的Pantaleoni为一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并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或子宫镜(Metroscopy或Uteroscopy)的概念。近20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宫腔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中的发病率。183例不孕症妇女中92例腹腔镜证实EMs(实验组,平均年龄30.6±3.9岁),无EMs 9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8±4.6岁)。腹腔镜和宫腔镜诊断:EMs和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 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在EMs妇女中发病率很高。EMs患者  相似文献   
98.
ER、PR结构在女性生殖器官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雌、孕激素发挥其生物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故ER、PR对子宫内膜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其在子宫的分布将成为子宫内膜正常变化和子宫内膜异常病变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一些生物学指标,例如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水平、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分布特点、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及组织细胞增生动力学等对病变组织的影响及处理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就ER、PR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分布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为研究组,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R、PR和增殖核抗原Ki-67在息肉和萎缩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萎缩子宫内膜(P<0.001);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内膜细胞ER、PR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异位妊娠的病因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是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高敏感度放射免疫测定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高分辨超声及腹腔镜诊治的开展,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因此保守性手术及药物治疗应用于临床也日渐增多.治疗策略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育情况决定,对于hCG较低、异位灶较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否则手术治疗应当首选.异位妊娠患者日后生育情况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盆腔情况和对侧输卵管是否健康.对于既往盆腔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或不孕史患者.选择药物或腹腔镜保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日后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