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高糖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簇生成增多,而活性氧簇可单独或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氧化氮相互作用,使DNA单链断裂,进而活化聚ADP-核苷酸聚合酶,后者通过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进行修饰使其活性下降,从而激活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4条传统途径。此即为高糖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机制学说主要内容。研究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新的与此有关的药物也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2.
例1,男,16岁,因渐进性全身骨关节疼痛3年曾于1976年2月入院。无类似疾患家族史。BP150/70mmHg,肝脾皆于肋下1.5cm处可及,双下肢轻度X畸形,肋骨与脊柱轻压痛。Hb110g/L。WBC2.2×10~9~3.4×10~9/L,PC39×10~9~165×10~9/L。尿pH8.0,镜下偶见白细胞。肝肾功能正常。血Ca2.1~2.5mmol/L,P0.7~0.9mmol/L,AKP9.9~28.5保氏单位%;尿Ca6.2~18.1mmol/24h、P10.1~18.6mmol/24h。X线检查示诸骨骨密度减低,长骨皮质变薄,尺桡骨远端增宽,关节面呈毛刷状,干骺间距离加大,下颌骨牙硬板部分消失,指、桡骨近关节边缘可见骨缺损,轻度髋内翻畸形。临床诊为先天性低血磷佝偻病或  相似文献   
73.
甲亢时血浆心房利钠肽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利纳肽(AN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物质,由心房肌细胞分泌。血浆ANP浓度在生理水平内增高,可造成明显的尿钠排泄;药理剂量的ANP可致动脉血压的下降。血管内皮细胞具有ANP的膜受体,当给予ANP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cGMP增加、给人输注盐水可造成血浆ANP和cGMP同时升高。为此,血浆cGMP浓度可作为组织对ANP反应的指标。甲亢时机体血浆量增加,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动脉加压反应减低,尿cGMP排泄量增加。目前,对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74.
应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状态下,各种神经、免疫、内分泌机制作用于肠上皮,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大分子抗原过多地进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引发不适宜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肠道炎症,成为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对策与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过去在国内很少见,但近年来患病率迅速增加。1998年上海黄浦区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 1% ,男性患病率为14 2 % ,女性患病率7 1% [1]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和尿糖的影响,血尿酸可表现为增高和降低两种主要类型。2 0 0 2年上海调查4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占2 5 2 % [2 ] ,可见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占有相当的比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76.
据报告几乎100%的多发性内分泌瘤(MEN)Ⅰ型病人均有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以下称原发甲旁亢),同时许多报告认为原发甲旁亢病人中MEN—Ⅰ型的发生率是高的。这说明应在所有的原发甲旁亢病人中进行MEN—Ⅰ型的筛选。 为了明确是否在不经选择的原发甲旁亢病人中MEN—Ⅰ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从而推断是否应在原发甲旁亢病人中把对其它内分泌肿瘤的筛选列为常规,作者对63名原发甲旁亢的病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7.
广大患者朋友既不应随意放松对自己的血糖控制,也不应与他人攀比,片面追求“完美”的血糖控制目标。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不正确的,都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患者应当认真咨询糖尿病专科医生,充分考虑自身状况,个体化地制订血糖控制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一适合于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78.
目前全球约有糖尿病患者2亿,我国糖尿病患者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据报道每年还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主要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培养人原代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及胰岛素刺激的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0.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4h后,以高糖(33.3mmol/L葡萄糖)+高脂(棕榈酸0.5mmol/L)DMEM培养基培养24h,以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部分细胞经100nmol/L胰岛素刺激25min后,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升高,同时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降低。而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并明显促进胰岛素对内皮细胞NO分泌的刺激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作用,并可降低E-选择素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方法 选取IGT患者(IGT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TxDM组)及健康对照者(NC组)各30例,分别测定血清HGF、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并对HG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IGT组与T2DM组血清H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3.22±102.48)、(422.76±126.77)、(120.45 4-25.11)ng/L](P<0.05),IGT组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HGF呈正相关(r=0.32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GF与DBP具有高度相关性(r=4.730,P<0.05).结论 血清HGF水平在IGT阶段即升高,表明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