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通过对消痔灵注射治疗嵌顿痔30例的结果分析,认为消痔灵具有抑菌,消炎,活血化瘀,收敛固涩之功效,早期血栓,只需注射即可治愈,安全性高,方法简便,且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治疗该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患者,女,4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促6个月,双下肢浮肿2个月于1996年1月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8/10kPa,心率叨次/分,律整,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VI级舒张期哈气样来音,双下肺可听到少量细小湿罗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功能三级。心电图:窦性心律,左房负荷大,左室肥厚伴心肌劳损。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见两枚赘生物,左心房内径38nun,左心室舒张期内径62mm,结论提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瓣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脱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入院予以强心、利尿等治疗心功能衰竭,但在抗心衰治疗过程中,症状…  相似文献   
73.
冯冬梅  辛懋 《华夏医学》2003,16(2):157-158
目的:建立银杏叶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HPLC法,流动相:0.4%磷酸:甲醇(1:1),检测波长370nm。用懈皮素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在0.12一0.6μg/m1范围内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l00.0%。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4.
75.
患者,女,53岁,主因“右侧臀部、阴部、股部集簇性水疱伴疼痛5d,泛发全身2d”入院。患者就诊前5d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阴部、股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并与表面出现粟粒大小水疱,自觉针刺样疼痛,未引起注意,未作特殊处理。2d前右侧臀部、阴部、股部水疱增多,疼痛加剧,影响夜间睡眠,躯干。双上肢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痒痛,遂来就诊。既往2年来患者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75 g/L左右,未曾特殊治疗。4个月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脾大,我院外科行脾切除术。1个月前在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住院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醋酸泼尼松40 mg/d治疗28 d好转出院,现口服强的松35 mg/d。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6/70 mm Hg,精神差,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左上腹部可见一约15 cm弧形手术愈合浅疤痕,腹部触软,脾缺如。余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阴部、股部可见呈带状分布的水肿性红斑,其上群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融合,部分疱壁破溃呈红色糜烂面,躯干、双上肢可见散在分布超过20个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基底发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6.7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4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7%,红细胞计数2.88×1012/L,血红蛋白105 g/L,血小板计数249×109/L,尿蛋白0.3 g/L,外周血 CD30.72(0.71~0.85),CD40.30(0.35~0.50),CD80.33(0.29~0.41),CD4/CD80.91(0.85~1.86)。血HIV9(-),血TPPA(-)。诊断:(1)泛发性带状疱疹;(2)溶血性贫血。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50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皮下注射,1次/d,口服强的松35 mg/d,He-Ne激光照射皮损处,30 min/d,外用炉甘石洗剂及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4d后新发皮损不明显,原红斑颜色转暗,水疱逐渐干燥结痂,14 d后痊愈。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56×1012/L,血红蛋白105 g/L。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20例,均为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同龄健康人群组60例作为正常组. 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IL-10与IL-17水平间相关性.入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依巴斯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七版给予对症处理.依巴斯汀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10mg/天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与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 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Th1/Th2比值下降,Th17/Treg比值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与IL-17呈直线正相关(r=0.786,P<0.05),血清IL-10与IL-17呈直线负相关(r=-0.818,P<0.05).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临床有效率提高,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依巴斯汀可以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7.
<正> 风湿性关节炎是现代医学名称,中医称“痹证”,系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笔者从1960,~1980年用上下左右交叉针刺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316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有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经过确诊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和随机抽取的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进行测试。然后进行人格特征比较,结果: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用与焦虑(X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X)、心理健康状态(Y1)等方面与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世故性(N)因素方面属于低分特征,而在敏感性(I)、怀疑性(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因素方面则属于高分特性。结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表现出内向、孤独、紧张、情绪不稳定、胆层、敏感,做作、刻板,忧郁,刚愎,自责,。焦虑不安,不满境遇,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易于激动,神经质等特征。  相似文献   
79.
患者女, 34岁,右侧头皮起疹、轻痒 2年来诊。右侧头皮可见一约 3cm×6cm大小水肿性斑块,正常肤色,上有 5~6个孤立存在的黄豆大小结节,互不融合,无压痛。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 2月后皮损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介绍隧道式胸腔引流管(tunnelled pleural catheter,TPC)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美国西南医学中心St.Paul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共对112例MPE患者植入TPC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58.5±6.7岁。主要原发病为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肿瘤(原发癌为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胸膜间皮瘤;分析MPE患者TPC植入的效果。结果在3年观察期内,112例MPE患者共应用125例次TPC治疗,其中10例为对侧植入TPC,4例为同侧再次植入TPC。随访2周后有48例次症状完全缓解,62例次症状部分缓解,5例次症状未缓解,有5例次植管失败,5例次TPC植入术后2周内失去随访。120例次成功植入TPC患者中有51例发生继发性胸膜炎,仅5例在管道拔除后需要再次胸腔治疗。随访2周中单胸腔积液量20%。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6 d。所有TPC植入术后患者随访期的生存时间平均为144 d,随访1个月和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12.8%和83.6%。结论对具有门诊治疗条件、需要姑息治疗的MPE患者,TPC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