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托里消毒散是“补托法”的代表方,根据正虚邪滞理论而立,具有益气补血、透脓托毒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炎性或非炎性疾病的防治。研究表明,托里消毒散能够促进炎症消散、局限病灶范围,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包括通过各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小体激活以及促进炎症创面愈合等。本文针对托里消毒散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在抗炎、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论述。1托里消毒散的历史沿革托里消毒散最早记载于南宋的《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原方用于治疗痘疹、痈疽、疮疡而属气血虚弱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课题旨在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骨疼痛等级、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评估黄芪加味汤对乳腺癌术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12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每日均口服来曲唑2.5 mg加钙尔奇D 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加味汤(黄芪、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每日1剂,早晚饭后0.5 h温服。结果 1)骨密度: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39%、1.76%,对照组为4.91%、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疼痛等级: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疼痛等级较对照组低(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服药依从性评分: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加味汤可通过"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的治法有效预防及缓解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疼痛、关节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有降低骨密度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随访和统计592例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中药组352例和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患者须于术后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患者自乳腺癌术后至本次随访结束未曾服用“乳癌术后方”。结果中药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S:9213%VS87.1%,P=0.009;OS:96.9%口589.6%,P〈0.0001)。结论“乳癌术后方”能提高乳腺癌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相似文献   
15.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中高度复发转移危险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分层队列研究法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西医常规规范化治疗,术后半年内开始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随访乳腺癌术后3年,观察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2%(99/111)、53.0%(3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8%(68/71)、56.8%(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5%(31/40)、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阴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29/36)、50.0%(1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阳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70/75)、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R阴性、阳性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阴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1%(82/89)、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阳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11/15)、2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癌术后方"能延长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万氏阳和解凝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万氏阳和解凝膏外敷,对照组予安慰剂(万氏阳和解凝膏1/10有效成分)外敷,2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2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经周期、2个月经周期及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随访时乳房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未来通过MRI表现推测GLM的相关分子病理类型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患者26例,根据MRI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用spearme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PRL水平与背景强化、导管扩张、脓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MRI表现为导管扩张的患者病理可见PRL-R表达水平升高;MRI表现为脓肿形成的患者在病理可见ER表达水平下降,且随着脓腔的不断扩大,ER的表达逐渐下降;血清PRL水平越高,则GLM患者背景强化越严重、脓肿形成越完全,呈正相关关系;脓肿形成与PRL-R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肿块内部强化类型及方式与ER、PRL-R的表达同样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血清PRL水平与GLM背景强化及脓肿形成、导管上皮PRL-R与GLM患者导管扩张、脓肿形成与导管上皮ER的破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相关性对GLM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期为未来GLM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化痰湿方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化痰湿方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内服清化痰湿方,并结合中医常规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21.56 d,平均治疗时间为50.42 d,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外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随访率100%,未见同侧复发者。结论:清化痰湿方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复发,更好地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19.
"乳癌术后方"抗高转移小鼠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华  吴雪卿  董佳容  于小鲲  冯佳梅  李欣荣  陆泳  陆德铭 《肿瘤》2007,27(9):691-693,709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方法:采用4T1乳腺癌小鼠为实验模型,口服中药"乳癌术后方",观察其抑瘤及抗肺转移作用,并对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IL-10、IL-12、IFNγ-等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显示"乳癌术后方"对荷瘤小鼠瘤体积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42.70%、13.14%,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中药与CTX同时使用还能将CTX的抑瘤率再提高13%(P<0.01),肺转移抑制率再提高近10%。与模型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方"能明显上调荷瘤小鼠T细胞和B细胞活性,下调巨噬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并能抑制荷瘤小鼠淋巴细胞IL-10的生成,增强IFNγ-及IL-12的产生,使之更接近正常小鼠水平。结论:"乳癌术后方"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相同的箍围法治疗;同时,观察组口服清化痰湿方,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胶囊,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1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积分(P0.05)。结论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