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分析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及正常人血浆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变化,建立肺癌血浆标志物诊断模型.方法 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108例肺癌患者、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浆标本,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决策树模型,应用该模型盲筛 21例肺部良性疾病和47例Ⅰ期肺癌.结果 筛选到23个差异蛋白峰(P<0.001).盲筛分析显示决策树模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4%和71.4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和78.95%,诊断正确性为72.06%.结论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的蛋白质模型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MCM2)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中MCM2的表达,依据染色程度及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分为表达阳性及阴性,分析MCM2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77例ⅢA期NSCLC患者手术标本均不同程度表达MCM2,MCM2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11和24个月)均显著短于表达阴性患者(16和41个月,P=0.0345、0.0138)。结论MCM2表达是ⅢA期NSCLC手术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3.
P53蛋白在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突变型P53蛋白在114例肺癌中阳性率为54.4%,其中腺癌为53.6%、鳞癌为57.1%、腺鳞混合型为50%.114例肺癌标本同时做丝裂霉素、阿霉素、顺铂和长春新碱的体外药敏试验。在抗癌药物耐药性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的肺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全不敏感或单药敏感者占78.8%,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阴性表达的肺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的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提示突变型P53蛋白可作为肺癌的耐药标志物。  相似文献   
64.
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第二相药物代谢酶与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在35例进展期胃癌中用LSAB法同时检测(GST-π、C-erbB-2蛋白和Ki67抗原并分析其相互关系,观察了GST-π表达和胃癌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GST-π阳性率为57.1%与C-erbB-2蛋白,Ki67抗原表达相关,同时GST-π阳性表达的胃癌大部分表现为浸润型生长累及浆膜并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5.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取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距癌灶5cm以外的胃组织各1块,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C表达,图像分析仪检测VEGFC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positiveindex,PI)。结果胃癌细胞呈高水平表达VEGFC,癌旁正常组织则未见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PI=1.345±0.079)、淋巴管浸润(PI=1.315±0.037)患者的VEGFC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PI=1.156±0.045)及无浸润者(PI=1.154±0.043)增高(P<0.05)。高分化胃癌患者的VEGFCmRNA[VEGFC/βactin比值(Ar)=0.846±0.042]和VEGFC表达(PI=1.372±0.023)均分别高于中低分化胃癌者(Ar=0.663±0.007,P<0.01和PI=1.126±0.078,P<0.05)。结论VEGFC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DSP)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及对照组(用消心痛治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于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ET 1基因表达,并与30名健康人作治疗前比较。结果:70例心绞痛患者69例检出546bp阳性条带,健康者中无1例阳性。经DSP治疗后的29例中有6例未检到阳性条带,而对照组中无1例转阴。经DSP治疗后,ET 1PCR产物的相对量(吸收光密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P能直接抑制外周血内皮细胞ET 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从肺癌患者外周血诱导扩增的树突状细胞。观察其形态、表型、抗原递呈功能和对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扩增成为树突状细胞,FACS检测其表型,MLR测定其抗原递呈能力及对LAK细胞增殖的影响。TAA冲击的DC与LAK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的CTL,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结果 肺癌患乾外周血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表型特征和激发MLR的能力,TAA冲击的DC能显著地提高LA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增强对靶抗原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得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经TAA冲击的DC能从LAK细胞中诱导出特异性CTL细胞,以该DC为基础的疫苗联合LAK细胞,可能在肺癌生物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江晓丰  董强刚  冯久贤 《肿瘤》2000,20(1):25-2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DC)分布的关系。方法 4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冰冻组织切片经抗VEGF,抗CD8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NSCLC组织中CD83阳性之DC的密度及VEGF的表达强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6例肿瘤标本中阴性者16例,1+者13例,2+者5例,3+者6例,4+者6例;按每个高倍视  相似文献   
69.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但其在体内难以保持持续的有效浓度。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检测经基因转染后外源基因的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6-03/2007-04在上海胸科医院完成。 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研究所基础实验室提供。 方法:扩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片断,构建pcPGK- hVEGF 165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进行阳性细胞克隆筛选。 主要观察指标:以RT-PCR、PCR、Western Blot、 ELISA 方法检测在稳定转染了pcPGK-VEGF165-IRES-GFP的3株细胞和稳定转染pcPGK- IRES-GFP的3株细胞中,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扩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成功了构建质粒 pcPGK-hVEGF165,并利用脂质体顺利转染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信使RNA明显高于对照及未转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ELISA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明显高于对照及未转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论:采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可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顺利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获得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与肺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A549-Taxol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提取A549和A549-Taxol总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ImageMaster 5.0软件分析并筛选出两者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质谱分析加以鉴定.结果 获得分辨率高且重复性好的肺腺癌耐紫杉醇细胞系及亲代细胞系2-DE图谱.ImageMaster软件分析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共有80个,其中33个在耐药细胞系中上调,47个下调.质谱分析鉴定出19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A549-Taxol中上调蛋白11种,涉及细胞骨架蛋白、代谢酶类、分子伴侣和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结论 应用2-DE技术整体展示了紫杉醇耐药细胞系及敏感细胞系的蛋白表达谱,质谱法鉴定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从多因素角度研究紫杉醇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