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形式,且这一过程可以人为干预以改善预后。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是脑缺血研究的热点。吗啡是临床常用药,几项研究显示其对某种形式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吗啡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实验。 材料:神经元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吗啡预处理1mg/kg组;吗啡预处理7mg/kg组,18只/组。依再灌注时间不同,各组又分为再灌注1d、3d、7d 三个亚组,6只/亚组。以Pusinelli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第一颈椎双侧翼孔和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烧灼,不夹闭动脉;脑缺血组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kg;吗啡预处理1mg/kg组及吗啡预处理7mg/kg组分别在脑缺血前60min腹腔内注射吗啡1mg/kg及7mg/kg。在脑缺血8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d、3d、7d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 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Casepase-3蛋白表达。 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脑缺血组则出现大量的肿胀、核固缩及胞浆空泡样变异常细胞并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吗啡预处理组细胞肿胀、核皱缩及细胞缺失的病理学改变显著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吗啡预处理组神经元的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吗啡预处理1mg/kg组比较,吗啡预处理7mg/kg组神经元凋亡数显著降低(P< 0.05 或P< 0.01)。Casepase-3蛋白表达: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吗啡预处理7mg/kg组Casepase-3表达明显低于吗啡预处理1mg/kg组(P< 0.05 )。应用吗啡后,在1d、3d、7d三个时点,神经元凋亡的减少趋势与Casepase-3降低的趋势一致。 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性,且大剂量吗啡效果优于小剂量;吗啡抗凋亡作用机制与Casepase-3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年雄性Wistar大鼠100只,按Pu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n=25):脑缺血1min组(I1组)、脑缺血3min组(I3组)、脑缺血5min组(15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均于再灌注12h、1d,2d、3d和7d各随机处死5只大鼠。随机取其中4只大鼠的海马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另1只大鼠断头处死后,冰上提取海马CAl区脑组织,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各组于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见凋亡神经元。与C组、I1组相比,I3组、I5组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均增高(P〈0.05);与I3组相比,I5组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均增高(P〈0.05)。结论 脑缺血3~5min对老年大鼠不产生预处理的效果,可引起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海马AQP4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老年Wistar大鼠80只按Pu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1min组(Ⅰ组)、脑缺血3min组(Ⅱ组)、脑缺血5min组(Ⅲ组)和假手术组(Ⅳ组),每组20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2h和1、2、3和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应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神经元微观结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4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Ⅰ及Ⅱ组各再灌注时点AQP4表达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各再灌注时点AQP4表达与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及Ⅰ组有少量Caspase-3蛋白的表达,Ⅱ及Ⅲ组海马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蛋白在缺血后再灌注12h即有表达,在第1天达高峰,至第3天开始下降。结论老年大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短暂的脑缺血即可造成AQP4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加;再灌注后蛋白表达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法在麻醉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6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麻醉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量表法分成传统教学组(C组)和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组(G组),每组各18人。所有学员在培训前接受课前理论测试,培训后接受课后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并进行授课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麻醉护士课前理论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课后理论测试、实践操作成绩、满意度调查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更有利于麻醉护士学习和掌握吸入全麻相关理论,尤其有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元丢失的重要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是目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旨在观察吗啡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吗啡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各18只。2.造模方法及干预措施:模型组、吗啡组大鼠参考Pusinelli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俯卧位下用烧灼器烧闭椎动脉,再仰卧位下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监测脑电图,用无创血管夹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若30 ~60 s内出现意识丧失、眼球变白、瞳孔散大及脑电图呈直线的大鼠,为造模成功,8 min后撤去血管夹,为再灌注起始点。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双侧翼孔及颈总动脉而不阻断;吗啡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在缺血前60 min腹腔内分别注射吗啡1 mg/kg及吗啡7 mg/kg,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老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组,每组20只,建立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后第2~7天应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行为学检测完成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经心脏灌注后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剩余10只大鼠冰上断头取脑后提取海马组织,纯化线粒体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和凝胶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应用Mascot Distiller搜索引擎检索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发现,第1天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第2~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5天测试的学习潜伏期缺血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TUNEL凋亡神经元计数缺血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神经元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每个高倍镜视野凋亡神经元计数对照组和缺血组分别为(3.21 ±3.76)和(20.50±5.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缺血组大鼠脑海马线粒体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有10个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7个点表达量增高,3个点表达量降低.经质谱鉴定出10种蛋白.结论 老年脑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短暂性缺血即造成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多及认知记忆等行为学的改变.经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该现象可能与老年大鼠线粒体中与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舒芬太尼复合诱导双腔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年龄为40~6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15min,D组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泵注时间10min;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生理盐水10mL。右旋美托咪啶输注完成后以效应室浓度0.4μg/L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3min后以血浆靶浓度为3mg/LTCI丙泊酚,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胺0.8mg/kg行双腔气管插管。记录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右旋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输注完成后(T1)、插管前即刻(T2)、支气管插管后即刻(T3)和插管后1min(T4)、3min(T5)、5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T0比较,T1时D组的HR明显降低(t=2.39,P<0.05),C组HR无明显变化。应用麻醉诱导药物后,两组的SBP和DBP在T2均下降(F=6.16~9.45,P<0.05),但D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组(t=3.14、2.78,P<0.05);T3及T4时间点,两组的SBP、DBP和HR较T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F=5.18~14.96,P<0.05),D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C组(t=2.09~5.44,P<0.05);T5和T6时间点,D组SBP和HR较C组明显降低(t=2.18~3.43,P<0.05),恢复至插管前的水平。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可以有效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Be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1mg·kg~(-1)组、吗啡7mg·kg~(-1)组,各8只。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脑缺血8min、再灌注24h后取大鼠的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使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凋亡细胞数及Bax表达减少(P<0.01),而Bcl-2表达增加(P<0.01);且吗啡7mg·kg~(-1)组减少神经元凋亡及改善神经元病理变化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吗啡7mg·kg~(-1)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4岁,因恶心,厌食.乏力20 d入院.入院诊断为脾功能亢进,拟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患者既往无系统病史,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除轻度贫血外,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50±5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异丙酚静脉麻醉组(P组)、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C组)。术中维持BIS为50±5,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麻醉诱导后到手术探查结束期间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BIS值。结果麻醉诱导后3组BIS、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F=4.14~19.29,q=8.05~12.31,P〈0.01),HR在诱导后变化不明显;插管即刻,HR和SBP均上升,且P组、S组上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q=3.09~5.01,P〈0.05)。插管6 min至探查前3组HR、SBP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探查时,P组、S组HR和SBP上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q=3.44~4.67,P〈0.05)。结论维持BIS=50±5时,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1 mg/L)静吸复合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