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致脑动脉瘤形成对脑血管神经支配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脑动脉瘤形成机制。方法:利用改良Hashimoto方法建立实验怀大鼠高血压脑动脉瘤模型,应用NADPH-d组化和NPY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性高血压脑动脉瘤大鼠脑血管壁NO,NPY神经支配变化,结果:在肾性高血压状态下,脑血管NADPH-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密度明显降低,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高,结论:脑血管舒缩神经递质的NO、NPY产生分布紊乱是持续高血压状态的结果,由此带来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脑微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微弱;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20%,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迅速增加,在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其动脉壁MMP-2、MMP-9活性被明显抑制,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MMP-2、MMP-9活性仅有轻度增加,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MMP-2、MMP-9活性,从而阻止脑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脑动脉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ulti-Dop,Elektronische System GmbH,Germany,探头直径1mm,频率16MHz)对74例患者共76个脑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和分支,在动脉瘤夹安放前、后进行了血流信号、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检测。术后对37例患者的38个动脉瘤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夹闭前的动脉瘤均可测及血流信号并可区分层和湍流,夹闭后的动脉瘤体均未探测到血流信号,无音频和频谱显示,证实已被完全夹闭;而载瘤动脉及其分支和邻近的小动脉,主要穿动脉则可测及血流信号。有6例(8%)通过重新安放动脉瘤夹而获得校正。术后37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脑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能够在术中评价动脉瘤夹闭后闭塞程度,载瘤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微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32例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病人进行颅内 CT检查 ,血中凝血因子以及颅内 MRA检查 ,对病人应用扩血管药物的同时加以稀释血液的扩容疗法。结果 :32例病人中 2 0例经综合治疗后脑缺血症状完全消失、 10例病人不全恢复、 2例病人恢复不满意。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不仅仅是脑血管痉挛加重的结果 ,而病人凝血机制异常即处于高凝状态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罗树春  兰海涛  谢洪军  吴琦 《西部医学》2011,23(11):2182-218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术后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术后食道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将结果与同期CT检查结果相比较,评价PET/CT对术后准备行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制订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 CT14例均正常,而PET/CT5例异常,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右肺门转移,1例主动脉窗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PET/CT改变了4例患者最后的治疗计划。结论对术后食道癌患者,PET/CT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与C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大鼠穹窿下器(SFO)微量注射与注射位点确定的技术与关键点.方法 本实验采 用SD 大鼠20 只,麻醉后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固定头部,根据包氏图谱确定SFO 位点,微量注射后用多聚甲 醛溶液做组织灌注和固定,将脑组织震荡切片后进行尼氏染色,显微镜下读片及照相,根据针道轨迹末端或 伊红的位置判断注射部位是否准确.结果 图片显示注射位点清晰;SFO 注射成功18 例,成功率达90%.结论采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包氏图谱确定位点,多聚甲醛灌注固定,震荡切片及尼氏染色等技术可以给 大鼠SFO 进行微量注射和注射后位点确定.  相似文献   
18.
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VIP、CNKI、CBM disc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31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的6个研究均表明采用了随机的方法,1个研究实施了切实有效的盲法,所有研究未提及分配隐藏,所有纳入研究均进行ITT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化疗的反应率[OR 1.10,95%CI(0.91~1.34)]、1年生存率[OR 1.04,95%CI(0.88~1.24)]均无统计学意义,厄洛替尼单药口服显示出生存优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6.7个月(P<0.001).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厄洛替尼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不同综合治疗方式(手术合并化疗及放疗合并化疗)远期生存结果。方法:搜集1989~1999年采用手术或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32例进行远期生存比较。结果:手术加化疗组中位生存期 19.9月,放疗加化疗组中位生存期 13.8月;局限期病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8月、18.3月;Ⅲ_a 期病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2.2月、20.2 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采用手术加化疗及放疗加化疗远期生存无差异,Ⅲ_a 期病例两组中位生存期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放疗加化疗组生存期绝对值明显长于手术加化疗组,提示对Ⅲ_a 期小细胞肺癌局部治疗手段采用放疗可能优于手术。小细胞肺癌预后与TNM 分期有关,建议临床作局限、广泛及 TNM 共同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肺腺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PEM联合奈达铂治疗(治疗组),另35例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对照组),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RR)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P=0.031);Ⅲ-Ⅳ级药物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EM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