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2种透析液钾离子浓度(dialysate potassium,KD)对透析前血钾、高钾血症和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个单中心、开放、自身对照试验,以一定标准纳入患者.于2010年5月某周在用KD=2.0mmol/L(简称KD2.0,以下类同)时为所有入组患者查透析前血钾(此时间点定义为0点),之后调整至KD 2.5,分别于2周、4周、8周和12周查透析前血钾.收集0点前后12周内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对比调整KD前后的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和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结果 入组158例患者,2例退出,156例纳入分析.对比KD2.0,使用KD2.5虽然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比0.47%,P=0.054).在上调KD 2周后,患者透析前平均血钾、高钾血症及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0点,分别为4.78±0.80比4.51±0.79 mmol/L、26.9%比15.4%、9.6%比3.2%,P均<0.05.加予临床干预10周后,透析前平均血钾仍高于0点,但高钾血症发生率可下降至0点水平.结论 使用KD2.5比KD2.0可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可导致透析前高钾血症增多,后者可通过临床干预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水平,观察其对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患者予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脂与肾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血脂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eGFR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可明显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应尽早降低血脂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3.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院内感染6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因多种因素,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为探讨尿毒症院内感染的规律,寻求防治方法,我们回顾分析66例尿毒症院内感染的特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1992年8月~1998年8月间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住院患者260例,从中...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 10年间 2 4例P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ARF多发生于肾病活动期早期或激素减药期 ,多以感染为诱因 ,占 66 67% ,大多数表现为少尿型肾衰 ,占 79 1% ,病理类型以轻微病变为主 ,占 61 1%。经治疗后 2 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占79 1% ,PNS 15例完全缓解 ,4例部分缓解 ,5例无效。发现肾病到肾衰发生的平均时间为 ( 4 6± 2 4)d ,从肾衰发生到临床恢复的平均病程为 ( 5 7± 3 1)d。结论 :PNS合并ARF易发生于肾小球病变轻微患者 ,绝大多数患者ARF是可逆的 ,及时发现并予正确治疗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5.
背景:目前研究来看,尿酸性结石与紧密连接蛋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仍未明确。目的:观察尿酸钠结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配制单钠尿酸钠晶体。将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钠结晶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尿酸钠结晶进行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24,48,72h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尿酸钠结晶于不同时相刺激NRK-52E细胞后,紧密连接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72h时下降显著(P<0.01),蛋白表达出现重新分布现象。说明尿酸钠结晶可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导致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MMP-9、TIMP-1的表达状况,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MMP-9、TIMP-1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N)组、DN组和硝苯地平治疗(T)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发DN大鼠模型,治疗组以硝苯地平控释片15mg(kg·d)干预治疗,治疗2周和4周,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量(24h)、Scr水平;RT-PCR检测MMP-9、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MAP、尿蛋白量、Scr水平均显著上升[分别为(141.1±8.7)比(99.8±3.8)mmHg、(78.87±17.62)比(6.30±1.91)mg/24h、(203.88±18.08)比(84.98±10.09)μmmo/L,P均<0.05];肾组织MMP-9、TIMP-1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且MMP-9/TIMP-1的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DN组比较,T组MAP[(102.6±4.4)mmHg]、尿蛋白量(24h)[(58.35±10.48)mg]、Scr水平[(165.81±15.86)μmmo/L]均显著下降(P均<0.05);肾组织MMP-9、TIMP-1mRNA表达也显著增强(分别P<0.05和P<0.01),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DN大鼠肾组织MMP-9及TIMP-1的表达增高,MMP-9/TIMP-1比值下降。硝苯地平可能是通过影响MMP-9及TIMP-1的表达而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周耀辉  许翎  张璐  傅君舟 《中国药房》2008,19(11):850-851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雷米普利5mg·d-1;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1;C组联合用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8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例,治疗前后进行肾活检。结果:经MMF治疗后,3/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副作用仅见胃肠道反应2例(15.4%)。肾小球ICAM-1和VCAM-1表达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结论:MMF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疗效好,副作用小。MMF抑制肾小球粘附分子表达,可能是对激素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产生良好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否促进病情的恢复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 ,治疗组 (n =2 4)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 ,对照组 (n =2 8)应用常规激素疗法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尿量增多和2 4h尿蛋白减少所需时间 ,血肌酐 (Cr)水平、血清白蛋白 (ALB)水平、血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和血胆固醇 (TCH)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7% ,对照组 6 7 8% (P <0 0 5 )。治疗组较对照组 2 4h尿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早 (P <0 0 5 )、2 4h尿蛋白出现减少的时间早 (P <0 0 5 )、血Cr下降程度大 (<0 0 5 )、血清白蛋白上升幅度大(P <0 0 5 )、FIB下降程度大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TCH两组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促进病情的恢复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PB-MCs中Blys及其受体BAFF-R的表达,并与4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Blys及BAFF-R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其他实验指标及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①SEE患者PBMCs中Blys及BAFF-R的表述百分率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01).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Blys和BAFF-R的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1);活动期和稳定期比较,Blys的表达较高(P<0.05),而BAF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②SLE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01),与免疫球蛋白IgG、IgM里正相关(r=0.691,P<0.001和r=0.453,P<0.01),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r=-0.510,P<0.001和r=-0.312,P<0.05).③抗dsDNA抗体(+)组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较 dsDNA抗体(-)组高(P<0.01).Clq抗体(+)组患者PBMCs中的表达也较C1q抗体(-)组高(P<0.01).结论 Blys及BAFF-R在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率升高.Blys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活动,并与自身抗体的产生相关.Blys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