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发病率、发病的可能原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11年3月1日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253例患者(透析时间至少3个月),血透191例,腹透62例,对其中AP的患病率、发病率、合并症、预后及发病的可能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透析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血透1例腹透,AP在HD和PD中患病率分别为2.09%和1.61%,两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813)。本透析中心观察总人年1045.42,急性胰腺炎在本中心发病率4.78/1000人年,血透中的发病率5.67/1000人年,腹透中的发病率2.94/1000人年,两种透析方式中A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重症患者发病前合并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70mmHg。结论急性胰腺炎患病率和发病率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胰腺炎在透析患者中发病原因可能与血透和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32.
沈文清  梁波  傅君舟 《临床医学》2008,28(11):105-107
肾纤维化是肾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慢性肾病向终末期肾衰竭进展的重要过程。肾纤维化发生在肾间质和肾小球等部位,分别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硬化,主要特征为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显著增宽;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  相似文献   
33.
背景:目前研究来看,尿酸性结石与紧密连接蛋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仍未明确。目的:观察尿酸钠结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配制单钠尿酸钠晶体。将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钠结晶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尿酸钠结晶进行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24,48,72h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尿酸钠结晶于不同时相刺激NRK-52E细胞后,紧密连接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72h时下降显著(P〈0.01),蛋白表达出现重新分布现象。说明尿酸钠结晶可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导致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34.
黄俊  张虹  傅君舟  雷鸣 《新医学》2012,43(4):223-2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贫)对其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合并α-珠贫的MHD患者(α-珠贫组),观察其贫血纠正过程及对促红素的反应,并与无合并α-珠贫的12例MH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珠贫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初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例α-珠贫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前3个月每周促红素用量虽由137 IU/kg上升至190 IU/kg,血红蛋白仅上升了22 g/L,在此期间α-珠贫组有7例(5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对照组仅1例(8%)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3个月中,α-珠贫组患者每周促红素用量升至(234±34)IU/kg,血红蛋白升至(114±3)g/L,贫血得以纠正。α-珠贫组在贫血纠正时及维持期每周促红素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α-珠贫组12例患者透析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合并α-珠贫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贫血程度,且使其对常规剂量促红素治疗反应不足,需大剂量促红素才可纠正其贫血,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小细胞低色素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直接导丝导入法留置Permcath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组2个透析中心拟行Permcath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简称撕脱鞘组)和直接导丝导入组(简称导丝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置管后前瞻观察24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h置管伤口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撕脱鞘组共入组22例患者,导丝组共入组23例患者,2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导丝组较撕脱鞘组在术中出血量(4.04±2.09ml比12.86±3.35ml,t=10.514,P=0.000)、置管时间(26.30±3.22min比34.36±2.98min,t=8.689,P=0.000)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4.358%比27.27%,x2=4.499,P=0.04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接导丝导入法比撕脱鞘导入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简称EPO)相对不足,缺铁是EPO疗效不理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而功能性缺铁虽然有足够的储存铁,但不能迅速动员和释放以满足EPO刺激作用下骨髓造血加快时对铁的需求,故功能性缺铁在使用EPO的患者中尤为多见[2  相似文献   
37.
背景:目前研究来看,尿酸性结石与紧密连接蛋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仍未明确。 目的:观察尿酸钠结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方法:配制单钠尿酸钠晶体。将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钠结晶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尿酸钠结晶进行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24,48,72 h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尿酸钠结晶于不同时相刺激NRK-52E细胞后,紧密连接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 < 0.05),72 h时下降显著(P < 0.01),蛋白表达出现重新分布现象。说明尿酸钠结晶可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导致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38.
肾穿活检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脏活检穿刺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回归分析评价了肾穿活检的临床特征与出血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在 178例肾穿活检中 ,肉眼血尿发生率 2 8%、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率 6 7%、需要输血者 1 7% ;血压水平高于 14 0 /90mmHg与低于 14 0 /90mmHg者比较 ,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4 33(P <0 0 1) ,血清肌酐高于 177μmol/L者较低于 177μmol/L者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2 94 (P <0 0 1) ,穿刺活检的次数≥ 3次较≤ 2次者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3 14 (P <0 0 1)。结论 多次穿刺肾活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是肾穿活检并发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超声心动图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特点。方法 统计糖尿病肾衰竭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多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衰竭心脏病变以左心系统扩大与肥厚、二尖瓣返流和节段性室壁运动下降为特点。左房左室扩大相关因素有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血磷;左室肥厚相关因素为血压、血脂、血色素、尿毒素和低蛋白血症。结论 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心脏病变较重,受多因素影响,尿微量白蛋白能够预测心脏病变危险性,应受重视。相关因素中以血压的作用突出,故降压治疗需受重视。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单中心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的整体治疗状况。方法:按标准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新增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9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医院及肾内科就诊史、原发病、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1±16.8)岁,56.8%知晓患慢性肾脏病,仅31.6%有透析前6月内肾内科就诊史,仅13.7%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使用史。透析首位原发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8.9%。分别有50.5%和30.5%患者透析时已合并感染或心衰。93.7%初次透析时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透析时平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5.30±2.96)ml.min-1.1.73m-2,平均血红蛋白(72.8±18.1)g/L,平均白蛋白(31.2±4.91)g/L。结论:本中心初次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晚、贫血严重、营养状态差、合并症多、导管使用率高,这可能与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低、肾内科就诊率低、以及未予规范评估及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