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6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双腔起搏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用起搏器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报告对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用又腔起捧器治疗的初步经验,以探讨双腔起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可行性。4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65~74(69±5.7)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功能Ⅲ~Ⅳ级,其中3倒合并二度以上房室阻滞.1例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房室腔均明显扩大,均经药 相似文献
82.
二尖瓣储备功能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远期心功能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二尖瓣储备在PBMV术后和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更客观、全面地评价PBMV术远期疗效.方法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模拟轻、中、重度体力活动,分别于术后、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MVA、MVG、Vmax、CO、EF等项指标,测量(LA).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3.3±7.2)岁,随访时间(36±6.36)个月.PBMV术后静息状态下MVA由(0.88±0.28)cm2增加至(2.02±0.34)cm2,MVG由(15.22±6.25)mmHg降至(3.78±1.34)mmHg(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MVA由(2.02±0.34)cm2增加至(2.48±0.42)cm2,CO由(5.20±0.84)L/min增加(10.20±0.90)L/min(P<0.05),提示二尖瓣储备、心功能储备部分恢复.经36±6.36月随访.MVA有所下降[(2.02±0.34)cm2降至(1.72±0.34)cm2,P<0.05],MVG、Vmax有所回升[MVG(3.78±1.34)mm Hg增至(5.16±1.78)mm Hg;Vmax(1.12±0.20)m/s增至(1.48±0.36)m/s,P<0.05],而CO、Ⅱ无显著变化[CO(5.20±0.84)L/min至(4.73±0.77)L/min;EF(66±7.6)%至(58±7.2)%,P>0.05],25例患者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未再次行PBMV或瓣膜置换术(占83.3%),随访超声负荷试验显示二尖瓣储备率并未随着MVA同步减小,心功能储备尚好,并且左房前后径显著缩小.结论 PBMV术导致MVA增大同时其储备功能部分恢复.二尖瓣储备较术后静息状态下MVA值对心功能的评价具有更大价值.长期随访中MVA有所缩小,但大多数患者二尖瓣储备功能仍较好保留,心功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PBMV远期效果良好,MVA及其储备率是远期心功能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3.
为进一步了解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瓣口面积,评价球囊扩张效果。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完成后再次将球囊导入左室并充盈,边慢慢排空边轻轻地回撤,记录可回撤至左房时的球囊最大充盈量。球囊撤出体外后测量该充盈量时的球囊最大直径并换算成面积。此面积即为球囊松脱法所测得... 相似文献
84.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常弓l起。c血管系统并发症,但同时累及。C肌及G包者少见,我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胸闷,。C悸,乏力,怕冷,双下肢浮肿1年余,伴声音嘶哑”于1997年10月I3oN院。患者20余年前因“甲状腺病变”(具体不详),服用丙... 相似文献
85.
本文总结1991年8月至1996年4月应用溶栓及PTCA治疗AMI92例,男76例,女16例,年龄46~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2±10.5岁。治疗分为:①冠状动脉内输注尿激酶(ICUK)组32例;②静脉输注尿激酶(IVUK)组41例;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组19例。全组再通69例,总再通率为75.0%,ICUK组、IVUK组、PTCA组再通率分别为75.0%、65.7%和94.7%三组再通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全组92例,死亡9例,死亡率9.78%,8例发生于梗塞血管未通者,1例发生于血管再通者。ICUK组32例,死亡3例(9.37%),发生心功能不全8例(25.0%);IVUK组41例,死亡5例(12.0%),发生心功能不全11例(26.83%);PTCA组19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PTCA组无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86.
PTCA、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24例均行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28.1±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1.2次和2.1±0.8次,且常规组总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心力衰竭所致.结论 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F<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87.
88.
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开展 ,发生永久起搏电极残损的病例亦越来越多 ,对于无并发症及明确潜在危险的残损电极可长期留置体内 [1~ 4] ,对于已引起并发症及有明确潜在危险的残损电极则需尽早拔除。目前已有一些成熟的拔除方法 [2~ 4] ,但对少数复杂、疑难病例用现有的方法多难以成功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种新方法 ,经 2例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1患者女 ,52岁。因 °AVB,于 1 991年 1 0月 1 2日在外院安装 PINNACL E861 9永久起搏器 ,电极为 STōKERT单极心室电极 ,因右侧囊袋破溃感染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内皮 eNOS基因表达与兔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兔随机分成内皮剥脱+普通饮食组(n=8)和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n=8)。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以及普通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原位杂交和Northern bloting法定位和定量检测各组血管e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可诱导出局限性血管痉挛。原位杂交显示eNOS mRNA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痉挛血管节段内皮细胞内表达减少,Northern bloting法定量显示痉挛血管节段eNOS 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结论 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使eNOS基因转录和翻译下调,血管内皮eNOS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