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2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428篇
口腔科学   189篇
临床医学   885篇
内科学   545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239篇
特种医学   3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561篇
综合类   2379篇
预防医学   1000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794篇
  16篇
中国医学   703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方法:对55例68处骨折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3例43处)及交叉克氏针组(22例25处)治疗,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5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8.9个月),68处均愈合。按TAFS评分: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交叉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8%。两组的TAFS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为4.6周,交叉克氏针组为7.6周,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为7.0%,交叉克氏针组为24%,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92.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股骨踝部的旋转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CT测量,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 Axis,TEA)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选用3组病人。脱位组:26例病人共38个膝关节;膝前痛组;43例共67膝;对照组:12例24膝。对各组病人均行股骨颈、股骨远端、胫骨折、远端的CT检查。得到以TEA为基准的股前倾角、前髁角和后髁角以及膝旋转,同时测量常用的髁角、髌骨倾斜角及胫骨旋转等。结论:发现脱位组后髁角有显著增大,内、外侧付韧带的股骨附着点有异常改变,进而TEA发生外旋。本研究是同类研究中首次使用TEA作为新的标志。使用TEA作为基准线可在股骨髁发生几何变化以前反映出下肢的排列状况。  相似文献   
93.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半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月采用经腹腹腔镜行重复肾畸形上半肾切除术治疗12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8~56岁,平均36岁。左侧9例,右侧3例,12例重复肾畸形患者均为上半肾病变。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20~150ml,平均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3d,平均2d;术后24~72h进流食,3~4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随诊6~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3、6个月内均行IVU检查,下半肾功能均正常,原发症状消失。结论:经腹腹腔镜半肾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具有手术视野开阔、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重度屈曲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跟踪随访于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组进行TKA手术的38例重度屈曲畸形患者,以主动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查、Muller膝关节稳定性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价系统为临床指标,比较手术前及随访终末时的变化来衡量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主动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测、稳定性指标上明显大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5年,平均1年。术前HSS评分-5~34分,平均22.6分;术后61~89分,平均77.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到63.16%。结论 TKA手术对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获得满意效果,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3 DMax补片用于前入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3例腹股沟疝患者,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分析总结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70 min,术后手术区域有轻微的坠胀感6例,未发生切口感染、血清肿、腹膜前间隙血肿等情况。随访1~13个月,未发生慢性疼痛及复发。结论3 DMax补片用于前入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日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6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术前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数据,术中探查结果、手术时间等治疗数据,术后离院时间、整体花费,以及术后3d电话随访、术后7d和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结果。结果人组的69例患者中,21.7%(15/69)的患者术前根据病史评估具有胆道探查指征,33.3%(23/69)的患者为单纯实验室检查异常具备胆道探查指征,均有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5.8%(4/69)的患者为单纯影像学检查异常具备胆道探查指征。胆道探查24.6%(17/69)的患者可见结石,10.1%(7/69)的患者可见胆道内泥沙样结石及分泌物,探查阴性为65.2%(45/69)。手术时间41—169min,平均111min。所有患者均未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患者因术后恶心、呕吐转住院观察治疗并于术后第1天出院;其余患者术后1.4~8.3h出院,平均2.8h;住院费用7820—16285元,平均13619元。术后3d内电话随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d复查时因低热发现1例患者胆囊窝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者均无胆管残余结石。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可以以Et间手术途径完成;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测胆道探查结果,经严格筛选病例能够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验证D-二聚体质量浓度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敏感性,确定行D-二聚体测量的最佳采血时间。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术前测定全部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DVT,将D-二聚体质量浓度>(年龄×10)μg/L者分为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术后监测D-二聚体质量浓度并行彩超检查。对两组的BMI指数、年龄、手术出血量、性别,以及术前、术后1 d、3 d、5 d、9 d、14 d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1 d、3 d、5 d、9 d、14 d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1 700±124)μg/L、(2 318±246)μg/L、(1 985±435)μg/L、(1 752±221)μg/L、(1 322±158)μg/L,阴性组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43±98)μg/L、(372±79)μg/L、(356±59)μg/L、(345±76)μg/L、(226±102)μg/L,不同时间点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组中2例出现下肢DVT,阴性组浓度始终<500 μg/L,无DVT发生患者。 结论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DVT的发生具有敏感性,患者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达到峰值,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99.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性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性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骨性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的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的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的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苷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的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分析归纳临床试验潜在的医患矛盾类型,提出伦理委员会针对识别潜在医患矛盾群体、注重试验方案的科学性、规范研究知情告知流程等措施,达到预防医患纠纷的目的。同时,在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监管方面,提出了随访流程的人性化管理、畅通受试者抱怨的渠道、加强伦理委员会实地访查等,避免医患纠纷。伦理委员会通过充分的伦理初始审查以及持续跟踪审查,有效监管临床试验的各环节,预先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