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黄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机械通气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10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加用大黄鼻饲;比较两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上机天数、住ICU时间及ICU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及上机天数、住ICU时间及ICU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降低MOF发生率,缩短ICU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2.
乳酸清除率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43.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Sepsis)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大黄鼻饲。比较两组氧分压、氧饱和度并计算氧合指数,观察血乳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第14天脱机率与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心率、呼吸、血乳酸含量及患者第14天脱机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具有明显改善氧合功能,降低血乳酸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提高脱机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Sepsis),或称为全身性感染,是一种感染引起的严重的自我损伤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状态。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病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并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全血粘度各指标变化,鉴于目前系统研究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影响,为临床从干预全血粘度方面防治脓毒症进展为MOD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高翔  俞林明  明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58-2560
除了针对基础的病因学治疗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何更好地控制炎性反应是决定ICU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是检测系统炎症反应的两个经典指标,最新的国外临床研究提示,入院首次CRP和白细胞计数与ICU重症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入院首次CRP、WBC和ICU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并阐明CRP、WBC是否可以作为ICU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6.
蜈蚣液外搽配合聚肌胞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液外搽配合聚肌胞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5例浙江新昌县人民医院(浙江312500)俞林明,吕少敏我们使用蜈蚣液、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15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7例均有皮肤成簇带状分布的丘疹、疱疹,伴剧烈疼痛,均符合诊断。分为治疗组15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中间综合征(IM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收治的83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以IMS为因变量,与其可能相关的8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IMS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变量及单变量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较青少年和中年人更易发生IMS(P〈0.01),中毒前其重要脏器已有基础病变者较无此病变者更易发生IMS,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空腹经1:7中毒较餐后中毒、延缓治疗较及时治疗容易发生IMS,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有可能增加发生IMS的机会:复能剂剂量小,使用时间短增加发生IMS的机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治疗,以减少I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鼻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日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第7日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黄对SAP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急性脓毒性心肌病(ASC)与炎症的关系,并观察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SC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C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每日1次,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cTn)、心电图和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以及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cTn、心电图疗效、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CRP、PCT、WBC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ASC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并能降低ASC近期的病死率;推测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抗炎,从而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下调各项炎症因子,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消除自由基、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