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股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与血运,为骨折愈合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对骨折端产生强大应力,使之易于移位.若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或对其生物性能缺乏了解,可能造成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或延迟愈合.作者自1993年8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导致骨不连、延迟愈合病人3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重新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3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3岁(51~67岁)。平均病程8.6年(4~17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方法: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13例;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5例。术后2~4周配带腰背支具活动,支具佩带3~6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16~67个月),29例(79.8%)腰部疼痛消失或仅感轻微疼痛,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率分别为(83.5±2,4)%和(72.7±4.1)%。侧凸Cobb角平均剩余8.3°,无假关节,内植物失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固定可以较好的恢复腰椎的生理序列,选择有利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采用5~40 mmol/L 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 10 mmol/L 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 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免疫组化观察TNF-α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柱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在HIZ区表达大量的TNF-α免疫阳性细胞,HIZ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的炎症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95.
神经肽与慢性腰腿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神经肽在腰痛中的作用1948年,Lindblom和Rexed首次阐述了脊髓背根神经节对腰痛的调节作用‘”。背根神经节是联系内外环境与脊髓的关键点。脊髓的初级感觉作用是接受传入刺激脉冲,传递由脑而来和向脑而去的信息。人们对于疼痛传递机制尤为关注。经典的假设是,靶器官上神经的作用是由其自身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所介导,这在周围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都得以验证。神经化学中的重大进展之一是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化学通道。早期发现有7种神经递质,现已发现了多种其他神经递质,其中一些是“假想的”神经递质,因为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地塞米松治疗对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确定炎症和压迫因素的不同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置于L5神经根下,建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然后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结果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完全抑制了大鼠2周内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3周时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疼痛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椎间盘突出早期阶段,炎性反应是诱致疼痛的主要因素,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达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时,硬膜外再给予地塞米松对已经产生的痛阈降低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长期培养的可能性。方法自成年Wistar大鼠红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克隆培养、成骨分化、成脂肪分化鉴定其特性,取第3代细胞重新接种,经b-FGF预诱导及β-巯基乙醇诱导后,换维持培养液维持培养。结果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克隆形成率64±1.4%,具有成骨及成脂肪分化能力。成神经元诱导分化0.5h后,多数细胞即开始呈现出神经元样外观,5h后绝大多数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外观,维持培养1周后,大多数细胞继续维持神经元样外观,72±3.6%的细胞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经诱导后,超过半数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我们优化的培养体系中,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可存活1周以上。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经椎板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0年4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胸椎间盘突出症44例.采用经椎板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术治疗25例(A组),其中年龄<60岁的16例(A1组),年龄≥60岁的9例(A2组);采用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19例(B组),其中年龄<60岁的12例(B1组),年龄≥60岁的7例(B2组).统计分析各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0-6.5年,平均2.1年,用胸椎JOA评分(11分法)及Otani分级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A1与B1、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A1与B1、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A1与B1、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JOA得分与术前JOA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A1与B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tani分级评估:A1组临床优良率87.5%,A2组临床优良率77.8%;B1组临床优良率66.7%,B2组临床优良率71.4%;A1与B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中青年患者,经椎板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术临床疗效优于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对于老年患者,两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低氧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存活的影响及PI3K/Akt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以去铁敏(DFX)干预模拟低氧状态,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及磷酸化Akt的表达变化.以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髓核细胞,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低氧状态下髓核细胞存活比例较正常氧分压状态下有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过程中Akt及磷酸化Akt的表达均上调.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可部分逆转该现象.结论 低氧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存活,PI3K/Akt通路部分参与对该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伤椎相邻椎间盘及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转归。方法随机选取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55例(62椎体)得到随访,合并椎间盘损伤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于MRIT2加权像上按Pearce分级标准)、Cobb角改变、VAS疼痛评分改变等。结果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比,伤椎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的患者与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差异更加显著(P〈0.01),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组及中央终板骨折复位良好组与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组相比,术前术后VA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很好地避免术后后凸畸形的复发,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前应尽可能行MRI检查明确椎间盘的情况,术中尽可能复位中央终板骨折,尤其是术前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必要时可切除损伤椎间盘,行椎间融合术。由于坚强固定及融合术的相关副作用,新的固定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