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在体外培养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MSCs自骨髓中分离出来,利用其贴壁生长的特性加以纯化,在常规培养条件下观察其形态学及生长增殖特性。结果从人骨髓中可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较高。培养的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以克隆形式增殖,生长曲线示在对数生长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3h。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分离,体外培养表现出旺盛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腔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与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26例,将备好的自体BMMSCs悬液经心导管自冠状动脉注入缺血或梗死区及其周围心肌;支架置术入组(支架组)30例,经皮腔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对比观察2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新的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2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心功能提高Ⅰ~Ⅱ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收缩末直径均缩短(P<0.05),心脏收缩速度(干细胞组P<0.01,支架组P<0.05)、射血分数(干细胞组P<0.01,支架组P<0.05)及心排血量(P<0.01)均明显提高;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途径自体BMMSCs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它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相比,近期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中国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依托中国急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注册登记(China-HFSR)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国北部、东部、中部、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7个地区接受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65岁)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以院内死亡作为结局判断指标。通过广义线性模型计算各地区风险因素标化院内死亡率(RSMR)。结果: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国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量超过100例的109家心脏中心共完成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患者2 521例,其中东部、北部、中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南部7个地区分别为927例(36.8%)、554例(22.0%)、300例(11.9%)、300例(11.9%)、178例(7.1%)、156例(6.2%)、106例(4.2%)。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7(66.7,72.2)岁,34.7%为女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37.2%,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占34.2%。主动脉瓣置换术1 597例(63.3%),二尖瓣手术1 506...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介绍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本组82例,年龄11个月~3岁(平均2.3±0.5岁),体重6.5~16kg(平均11.7±2.4kg)。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63例,右心室双出口5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其他病变10例。根据心脏病变情况施行矫治术。结果术后16例(19.5%)出现并发症,其中7例(8.5%)分别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及肾功能衰竭,其余患儿康复出院。结论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35.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的死因构成中占第3位,部分城市已跃居第1位[1],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2/3的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经支持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只有4~5个月。铂类化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生存期[2],吉西他滨(健择,GEM)是一种对肺癌有效的抗代谢药物,其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3]。我们自2000年5月开始应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NSCLC46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000年5月8日~2002…  相似文献   
3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自健康人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原代培养,第5d首次更换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周换液2次,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底90%时开始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并绘制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MSCs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以进行MSCs鉴定。结果:MSCs体外培养为贴壁生长。MSCs原代培养约18~21d才达传代要求;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仅24~36h,对数增长期约3~5d,之后为平台期,4~6d传1代。传至第8代,出现凋亡征象。第3代MSCs细胞表面CD29、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90.6%和91.5%,MSCs均一性较高。结论:从人骨髓中分离出的MSCs在体外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分裂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对照组)和BM-MNCs悬液(移植组)由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功能,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中Bcl-2、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BM-MNCs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NEL结果显示: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心肌细胞中Bcl-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Fas、FasL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到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Bcl-2、Fas、Fa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种子细胞.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1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10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培养基和制备的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观察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向心肌源性细胞分化并且诱导了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结论:同种异体BM-MNCs在细胞水平完成了对心肌梗死区再心肌化和再血管化过程,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低强度635 nm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SD大鼠BMSCs以InGaAsP半导体激光(635 nm,60 mw)不同能量密度(0,0.5,1.0,2.0和5.0 J/cm2)照射,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BrdU法绘制BMSCs增殖曲线.结果 低强度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的增殖,最佳能量密度为0.5 J/cm2;大鼠BMSCs能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泌VEGF、NGF;5.0 J/cm2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显著促进BMSCs分泌VEGF、NGF.结论 635 nm波长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增殖及分泌功能,且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老年(≥65岁)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术后院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库(CCSR)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年龄≥65岁的患者7 163例。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的患者为训练队列(n=5 774),2018年7月到12月患者为测试队列(n=1 389)。研究终点为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基本特征、围术期危险因素以及术后主要结局指标等。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结果:290例(4.1%)患者术后院内死亡。与未死亡患者比,死亡患者年龄较大,既往脑卒中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患者占比较大,吸烟史、高脂血症患者占比较少(P均<0.05)。训练队列中线形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C)及逻辑回归(LR)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均较高,Brier分数均较低,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在测试队列中,LDA、SVC及LR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44、0.744及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