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入选普通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斗g;23例入选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12例为对照组,经微导管注射O.9%氯化钠溶液至靶病变远端。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b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count, CTFC)。结果3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普通组12例靶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2±8.3)帧降至(38.1±7.5)帧;而改良组2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5.6±6.9)帧降至(27.3±6.8)帧;对照组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4.3±7.4)帧降至(50.8±8.2)帧。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治疗中,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均能改善“无复流”现象。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比经指引导管注射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2.
急性心肌梗塞(AMI)常由血栓形成引起,溶栓治疗可使阻塞血管再通,使AMI的死亡率有突破性的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减少。我院近1年多来用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链激酶)静脉溶栓,现将结果比较如下。1资料来源从1994年4月到1995年12月.符合AMI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症的27例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40~76岁(平均66.5±5.2)。梗塞部位:前壁6例,下坠7例,广泛前墨6例,广泛前壁+下壁毛例,广泛前壁+下坠+正后壁1例,广泛前壁+正后壁1例,下壁+正后壁1例,下壁+前间壁1例。随机使用尿激酶或链激酶,其…  相似文献   
23.
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泽洪  陈林祥 《新医学》2006,37(11):739-74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38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伴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171例)为2型糖尿病组,其余患者(210例)为非糖尿病组,总结并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发病年龄为(50±5)岁,男性101例(59.1%),吸烟者89例(52.0%),高血压105例(61.4%),血脂紊乱101例(59.1%),心功能Ⅳ级91例(53.2%),多支动脉有病变38例(73%),死亡66例(38.6%);非糖尿病组发病年龄为(58±8)岁,男性98例(46.7%),吸烟者81例(38.6%),高血压96例(45.7%),血脂紊乱95例(45.2%),心功能Ⅳ级者52例(24.7%),多支动脉有病变42例(58%),死亡60例(28.5%).以上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心功能差者较多,多支动脉病变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故对此类患者应及早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国产氯吡格雷(泰嘉,Talcom)和进口氯吡格雷(玻立维,Plavix)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泰嘉治疗组和玻立维治疗组各83例,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冠脉造影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玻立维治疗组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和再狭窄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8%、1.2%、1.2%、1.2%、2.4%和1.2%,而在泰嘉治疗组分别为3.6%、1.2%、1.2%、1.2%、2.4%和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口氯吡格雷相似,国产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0.0421]。随访9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抽吸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非抽吸组(2.33%与6.98%,χ^2=4.4351,P=0.0463)。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应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CAD)患与健康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膜蛋白颗粒(GMP-140),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在CA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进行血浆GMP-140,vWF,CRP测定。结果:AMI和UAP患血浆GMP-140,vWF,CRP明显升高,GMP-140,vWF,CRP与AMI和心绞痛缺血面积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参与CAD的发病,血小板活化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心包穿刺后采用Seldinger法置入猪尾巴导管及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对心包积液进行引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置入猪尾巴导管引流12例,其中肿瘤性积液5例,结核性6例,化脓性1例,置入硅胶管31例,其中肿瘤性积液14例,结核性12例,化脓性2例,结缔组织疾病2例,尿毒症1例,43例经引流和(或)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以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简单,方便,引流彻底;采用Seldinger法置入猪尾巴管管引流相对创伤上,导管远端体积大,难以调整位置,伤口易渗液。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安全,有效,穿刺后以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简单,安全,创伤小,渗液少,引流彻底。  相似文献   
28.
陈林祥  余泽洪 《临床荟萃》1996,11(17):812-813
有研究表明,随着收缩血压(SBP)或舒张血压(DBP)的上升,死亡率继续不断增高,于是在治疗高血压曾有“越低越好”的观点。但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及冠心病治疗过程存在过度降压,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目前国内外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而这些药物均有降压作用,为探讨这些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过程中是否引起过度降压,将我院收治的使用上述药物的160例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压动态监测(ABPM)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住院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常用药物有:硝苯吡啶,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硫氮唑酮,心得安,美多心安及硝酸异山梨醇酯等药物,将病例分两组:①高血压组,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共117  相似文献   
29.
<正> 良好的性功能的维持与心脏或血管的功能正常密切相关。因心脏与血管功能受损可引起血液供应受损,也包括对性器官的血液供血受损。对正常人而言,性兴奋包括阴茎勃起或阴道湿润自动发生,这一兴奋过程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而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胆固醇可沉积在全身血管内,同样也沉积在供应性器官的血管内,损害这些动脉的功能与干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CI治疗后发生S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发生ST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ST5例,亚急性ST7例,晚期ST2例,迟发晚期ST1例。15例均有典型胸痛表现,13例心电图检查示缺血性改变及酶学增加,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ST。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3例,高血脂11例,吸烟10例,糖尿病10例,肾功能衰竭5例,心力衰竭6例。15例患者有2例随访过程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13例心电图证实支架段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缺血加重或呈急性心肌梗死表现,1例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支持3d后死亡。剩余12例心导管造影复查示支架内闭塞,7例紧急PCI治疗行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均为亚急性ST;2例急诊行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并冠状动脉内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为急性ST。3例再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均为晚期及迟发晚期ST。12例经再次介入治疗均成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ST的发生与患者高龄、糖尿病、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前降支病变等有关,再次PCI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