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比较内热式针灸针与推拿在髌下脂肪垫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髌下脂肪垫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对照组行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治疗时间、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总显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式针灸针治疗髌下脂肪垫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下降的原因,探寻相关解决对策。方法调查医学生实习成效,分析、归纳影响实习成效的因素。结果医学生实习成效下降涉及实习生、带教人员、实习医院、制度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结论学校和医院都要加强对实习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带教教师责任感,改进考核办法,学生要正确处理好考研、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患者治疗24、48周时进行ALT复常率、HBV-DNA以及HBeAg的转阴率的统计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正常率均为100%,而48周时对照组患者降为70%;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3.3%和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和60.0%;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和5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和2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迅速抑制病毒复制,起效更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凝血状况及预防血栓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86例患者在不同卧床期间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指标,并与同地区健康人172例的血液标本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凝血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卧床时间呈正相关(r=0.385、r=0.368、r=0.392、r=0.425、r=0.417,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与卧床时间呈负相关(r=-0.383、r=-0.415、r=-0.451,P均<0.05)。结论长期卧床易产生血液微循环障碍,造成血液呈高黏滞性和高凝状态,使静脉血栓等血管病产生和加剧。 相似文献
47.
为提高人们对患者用药及保健知识的认识.及保健符合安全、合理、经济、有效之目的,本文对目前普遍存在患者用药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开展患者门诊用药指导.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用药咨询.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8.
消化性溃疡出血时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的变化吕汉文,余新华,李美颖本文测定了消化性溃疡出血后血浆TXB2、PGF1α.的变化。消化性溃疡出血组23例(胃溃疡6例,球部溃疡17例)平均年龄34岁。该组病人选择已出血数天而入院36h且继续...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观察握力训练对高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对工作效率及疼痛的反应,了解体能训练对延长护士职业生涯的作用。方法:30例(35~44岁)临床护士和100例自愿患者进行握力训练,包括手腕、手指、臂及肩部,训练前后进行握力测试、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100例患者对穿刺疼痛反应的测评。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个月后,30例护士握力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100例患者的Mclzack简氏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握力训练使手的灵活性、操作速度及工作效率提高;建议高年资护士进行体能训练以利于延长职业生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与一氧化氮 (NO)在有遗传史的原发性高血压 (EH)子代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有EH遗传史的患者及其子代和正常人群者及其子代血浆ET 1和NO水平 ,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EH患者比正常人群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浆NO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②有EH遗传史的血压正常的子代与正常人群的子代相比 ,血浆ET 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前者NO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①EH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升高 ,而在他们血压正常的子代中不增高。提示 :EH可引起机体内血浆ET 1水平增高 ,从而参与或促进EH的发展 ;但这种高ET 1水平 ,可能并无遗传性。②有EH家族史血压正常的子代中 ,血浆NO水平增高 ,提示在这些人的机体内 ,可能存在NO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