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真核载体,为研究其基因疫苗免疫活性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PCR扩增HPV16 E2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质粒pcDNA3.1(+)与pcDNA3.1(+)/HPV16 E2分别转染HeLa细胞,RT-PCR鉴定E2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PV16 E2基因片段插入到pcDNA3.1(+)相同酶切位点,即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2;转染pcDNA3.1(+)/HPV16 E2的细胞,检测到HPV16 E2 mRNA。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2能在HeLa细胞内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2.
目的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CMV)IEl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为HC—MVIEl核酸疫苗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质粒pNEBl93-IEl用Sal I、BamH I双酶切与载体pEGFP—C1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EGFP—C1-IEl;双酶切鉴定后,取重组载体pEGFP—C1-IEl用EcoR I 、Hind Ⅲ/双酶切与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I(-)-IEl,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1(-)-IEl转染HeLa细胞,RT—PCR检测IElmRNA的表达。结果重组载体pEGFP—C1-IEl和pcDNA3.1(-)-IEl双酶切后均可切出约1476bp目的片段;重组载体pcDNA3.1(-)-IEI测序结果登录C,enBank,作BLAST分析,含有1476bp目的基因片段,无碱基错配和移码突变,与读码框完全-致;转染重组载体pcDNA3.1(-)-IEl的细胞中可扩增出约1476bp的目的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l,且其能在真核细胞内袁达。 相似文献
43.
不同培养时间与培养基pH值对体外实验中喹诺酮类抗解脲脲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计分析。结果60 h的MIC与48 h相同,pH值〉6.5时,Uu对加替沙星100.0%敏感;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在不同pH值时,培养时间由24 h延长到36 h及48 h,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分别可增加1-32、1-8及1-16倍(各组P〈0.05),耐药率也逐渐升高;pH值由6.0升高到6.5及7.0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均可降低1-8倍(各组P〈0.05),耐药率均逐渐降低;而左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及耐药率均升高。结论体外实验中,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降低;左氧氟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及pH值升高而升高;加替沙星有良好的抗Uu活性;培养48 h可以作为测定MIC的终点时间。 相似文献
4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IE1 protein on the secretory activity and apoptosis of macrophages. Method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C1/IE1 was used to transfect THP-1-macrophages. 48 h after transfection,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GFP or GFP-IE1 w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The levels of IL-1β and TNF-α in the culture media were examined by ELISA,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hem was analyzed by RT-PCR. Cell undergoing apoptosi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using the propidium iodide (PI) staining metho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I3.0. Results: 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s of GFP-IEI and GFP by plasmid pEGFP-C1/IE1 or pEGFP-C1 in THP-1-macrophages could be found in nuclei or whole cells. Conclusion: As demonstrated by RT-PCR and ELISA,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IL-1β and TNF-α and promotes apoptosis in THP-1-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B群脑膜炎奈瑟菌pc DNA3.1(+)/NMB0315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初步探讨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一种新的预防B群流脑的核酸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B群脑膜炎奈瑟菌标准株MC58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NMB0315基因,克隆至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的pc DNA3.1(+)/NMB0315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和RAW264.7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肌注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抗NMB0315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滴度,观察核酸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构建的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转录和表达;免疫小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在疫苗免疫后的2、4、6周,pc DNA3.1(+)/NMB0315组和pc DNA3.1(+)/NMB0315+Cp G组血清总Ig G及Ig G1、Ig G2a、Ig G2b和Ig G3亚类抗体水平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01);小鼠血清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1)。免疫第6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pc DNA3.1(+)/NMB0315+Cp G、pc DNA3.1(+)/NMB0315疫苗组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在致死量B群脑膜炎奈瑟菌MC58攻击后72 h存活率分别为70%和65%,对照组[PBS,pc DNA3.1(+),Cp G]72 h存活率为0。结论:NMB0315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活性较高;NMB0315核酸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奈瑟菌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江门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95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在测定的7种抗生素中,对淋球菌敏感性较高的5种抗生素依次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其敏感率分别为100.0%、98.9%、98.9%、95.8%和94.7%。而淋球菌耐药性较高的2种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和头孢唑啉钠,耐药率均为8.4%。结论 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仍可作为江门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罗红霉素、红霉素可作为江门地区淋病治疗的替代性药物。 相似文献
47.
应用分离培养法和质粒PCR法分别对375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及231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检测,不育组Uu的检出率为52.3%,Ct检出率为28.8%,对照组各为15.2%和10.0%,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育组中,Uu或Ct单一感染和Uu、Ct混合感染分别为37.9%、14.4%和14.4%;对照组分别为10.4%、5.2%和4.8%。两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代谢抑制试验(MIT)对Uu进行分型研究,不育组以Uu4型感染居多(26.7%),对照组则以Uu3型最为常见(28.6%)。 相似文献
48.
目的:用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ltB-nspA鼻饲免疫小鼠,探索粘膜佐剂LTB辅佐NspA所诱发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对真核重组质粒行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大量制备,经鼻饲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Nsp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小鼠生殖道灌洗液中NspA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含量。结果:融合基因pcDNA3.1(-)/ltB-nspA组小鼠生殖道灌洗液中sIgA(A450:0.316±0.045)明显高于pcDNA3.1(-)/nspA单基因组(P0.05)和其它对照组(P0.01);小鼠血清中IgG(A450:0.643±0.156)水平、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1.65±0.32)和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160.56±25.67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pcDNA3.1(-)/ltB、空质粒pcDNA3.1(-)和PBS对照组(P0.01)。结论:pcDNA3.1(-)/ltB-nspA融合基因疫苗经鼻饲免疫,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粘膜佐剂LTB可辅佐NspA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生殖道粘膜免疫。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人型支原体(Mh)对14环(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15环(阿奇霉素)和16环(交沙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106株Mh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5种药物中,交沙霉素抗Mh活性最强,MIC50为0、125mg/L,MIC90为0.5mg/L,较弱的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其MIC50分别为4mg/L、32mg/L和64mg/L,MIC90分别为32mg/L、128mg/L和512mg/L,最弱的为红霉素,MIC50为64mg/L,MIC。为512mg/L,结论Mh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16环大环内酯类药物交沙霉素,抗Mh活性强于14环和15环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50.
用快速免疫法、PCR和培养法对126例沙眼衣原体(Ct)阳性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进行合并感染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126例Ct阳性NGU患者,合并感染共78例(57.14%),其中单一合并Uu28例(22.22%)、Cd8例(6.34%)、Tv11例(8.73%)、Mh7例(5.55%)、Gc14例(11.1%),同时合并Uu+Mh4例(3.17%)、Cd+TV12例(9.52%)。在103例Ct阳性NGU患者,采用阿奇红霉素1g,加服强力霉素0.g,2次/d,与美满霉素0.1g1次/d,加服利福平0.6g2次/d,两种方法总治愈率为73.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为Ct阳性男性NGU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