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反应停对急性肝衰竭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应停(Thal)对急性肝衰竭的预防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胺(D-GalN,600mg/kg,ip)和细菌脂多糖(LPS,5μg/只,H)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Thal对急性肝衰竭死亡率、细胞因子、转氨酶、肝组织形态学和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hal可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TNFα和转氨酶的水平(P<0.05),减轻肝细胞坏死的程度,抑制单个核细胞TNFαmRNA的表达.结论 Thal对实验性肝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8株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S4对8株肿瘤细胞不同时相增殖的影响.结果S4对7402,7721,7703,Hepe肝癌细胞作用72h后IC50(mg/L)分别为39,42,95和65.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回盲部腺癌细胞(HCT8)、肺腺癌细胞(GLC82)作用72h的IC50分别为143,99和54.对鼻咽癌细胞(CNE2)48h未显示抑制作用.结论S4抑制7株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1mg/L~10mg/L浓度范围内及24h~72h时限内,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以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链抗体(ScFv)为导向作用,白细胞介素-2(IL-2)为治疗作用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QE 40/ScFv-IL-2。方法:应用PCR技术将抗HBsAg单链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重组,构建中间载体pGEM7Zf(+)/ScFv-IL-2,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QE 40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4Da处,可见蛋白表达带。以鼠抗人IL-2单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验证,该表达蛋白为所设计的融合蛋白。结论:融合蛋白ScFv-IL-2的成功构建及表达,为融合蛋白的纯化和研究开发新型的乙肝导向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一氧化氮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NO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采用D-GalN(800mg/kg)和LPS(8μg/鼠)腹腔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氨胍(AG,100mg·kg-1·d-1)和左旋精氨酸(LA,400mg·kg-1·d-1)皮下注射3d,分别抑制和促进NO的合成,注射D-GalN和LPS后24h处死,留血清测定NO、ALT和AST的水平,肝组织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活性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肝衰竭时NO和iNOS的水平升高(P<005),与ALT和AST的升高相一致(P<005),抑制iNOS的活性或促进NO的合成,则NO、ALT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或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证实了上述结果。说明NO及iNOS参与急性肝衰竭,抑制NO的合成对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肺内分流与门脉高压症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5例拟肝移植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采用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CEE)的超声检查方法,将CEE证实有或无肺内分流的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肺内分流发生与门脉高压症各征象的相互关系。结果:①35例患者中有或无肺内分流分别为11例(31%);24例(69%),肺内分流组的患者均无低氧血症(PaO2>70mmHg);②两组间在肝硬化病因和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组间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11 vs 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食道静脉曲张(EV)、胸腹水、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组间在脾脏厚度〔(58.7±21.8)mm vs(46.1±12.0)m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门静脉内径(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是晚期肝病合并肺毛细血管扩张的主要促发因素,其中门脉高压征象EVB及脾脏厚度可提示亚临床早期肺内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76.
目前,人们对HCV在人-人接触中的水平传播方式仍有争议。作者用两种第二代检测方法(ELISA和RIBA Ⅱ)同时测定血清抗-HCV,着重探索并评价家庭内接触传  相似文献   
77.
检测12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HBsAg/IgM 和 PHSA-R。阳性率均为 CPH>CAH>急肝。11例急性乙型肝炎全部阴性。2指标与 HBeAg 和 HBsAg 滴度密切相关,可作为 HBV 感染及复制指标。42例急性甲型肝炎无1例阳性。近期随访表明,慢肝病人该2项指标多持续阳性,故可作为鉴别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研究表明,宿主对肝细胞膜正常成份的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尤其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寻找适宜的呼气末正压(PEEP),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交叉试验方法.选取11例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经漂浮导管、桡动脉导管进行持续心排血量(CO)、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动脉血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和气道压力监测.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的PEEP定为0、5、10和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不同水平PEEP各用30 min;交替使用PRVCV和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PC-SIMV+PSV)各60 min;观察4种PEEP水平和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不同水平PEEP时肝移植术后患者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CVP及MPAP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在PEEP为10 cm H2O和15 cm H2O时显著高于PEEP为0和5 cm H2O时;不同水平PEEP对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R)均无明显影响.PRVCV模式时平均气道压明显低于PC-SIMV+PSV模式[(8.78±1.53)cm H2O比(11.64±3.30)cm H2O,P<0.05];PRVCV模式时VO2虽低于PC-SIMV+PSV模式,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代谢动力学指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 为减少对患者体循环及移植肝脏血液回流的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通气支持时宜选用5 cm H2O的低水平PEEP.PRVCV模式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呼吸支持和脱机过渡较为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0.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反映机体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免疫能力的指标。我们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表达人源性抗—HBs Fab片段的工程化大肠杆菌,发酵表达该抗体的可溶性Fab片段,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RIA)定量测定Fab纯化晶的抗-HBs活性,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人源性抗-HBs Fab抗体的制备:工程化人源性抗-HBs Fab片段的制备参见文献报道,并用抗-HBs阳性病员血清同法纯化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