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感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方法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在肝移植后发生感染者SOFA≥15分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予综合治疗;再根据SOFA评分将其进一步分为SOFA 15~17分(A组,10例)和≥18分(B组,16例)两组,并以2003年3月-2004年12月肝移植后发生感染未停用免疫抑制剂者为对照(C组,13例),观察调整免疫抑制剂对排斥反应和预后的影响,及其发生时间和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 调整免疫抑制剂后,随着感染的控制,有9例发生排斥反应,A组5例(50.0%),B组4例(25.0%),C组无一例发生;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P=0.02),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0,P=0.19).发生排斥反应时,SOFA评分较停用抗排斥反应药物时明显降低[(9.78±3.14)分比(17.22±1.86)分,t=6.10,P=0.003.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平均为停用免疫抑制剂后(17.56±2.60)d.共死亡25例患者,其中A组5例(50.0%),B组7例(43.8%),C组13例(100.0%);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无一例死于严重感染所致多器官衰竭;调整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肝移植感染的病死率(X2=7.60,P=0.02).结论 SOFA可用于指导肝移植感染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当SOFA≥15分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可以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且能减少病死率;SOFA评分越低,病情好转越快,但越容易发生排斥反应.为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缩短SOFA评分间隔.  相似文献   
122.
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轻度慢性乙型肝炎77例,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乙肝标记物的作用,及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胸腺肽治疗组ALT复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促进HBeAg的阴转,抑制HBV的复制(P<0.05),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P<0.05).结论胸腺肽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ALT的复常,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检测微波凝固术后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指标,探讨微波凝固治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行肝癌微波凝固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微波凝固治疗前1天、治疗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患者外周血CD4+、CD8+、CD3+、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微波凝固后第1周,各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第2周开始,CD4+值比术前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第4周开始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微波凝固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将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彭齐荣  肖必  余宙耀 《医学综述》2009,15(24):3687-3690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癌的进展、治疗效果、复发和生存率与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密切相关。欲提高其疗效,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存在适应证就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最基本病因治疗,能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提高肝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5.
利卡汀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卡汀和利卡汀联合碘油及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已确诊的PHC患者72例,采用肝动脉灌注介入术(TACE),其中单纯利卡汀介入治疗50例.利卡汀+碘油+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介入治疗22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AFP值、肿瘤大小、肝肾功能、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单纯利卡汀组治疗1个月后,肿瘤瘤体明显缩小、AFP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利卡汀+碘油+化疗药治疗1个月后肿瘤瘤体和AFP明显下降,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结论 两组介入治疗PHC,均能使瘤体缩小、AFP下降,以利卡汀+碘油+化疗药效果更好,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表明利卡汀和(或)利卡汀联合碘油及化疗药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26.
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与免疫耐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C)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从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1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和培养DC,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记HLA-DR、CD1a、CD80和CD86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测定DC诱导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MLR)的能力。结果 正常DC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形态上更为典型,不规则,HLA-DR、CD80和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诱导MLR的能力较强(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处于不完全成熟状态,其免疫刺激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7.
128.
反应停对重症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反应停(Thal)对重症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重症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11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s,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和半定量斑点杂交法,观察Thal对PBMCs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Thl可抑制PBMCs 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从1923ng·L-1±697ng·L-1下降至713 ng·L-1±224ng·L-1,P<0.05)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相对灰度值从13.6±4.5下降至8.3±2.7,P<0.05).结论Thal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